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隔药火疗联合药物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胃脘痛 [1] 是临床上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虚寒型是 其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秋冬季节发病率、复发率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虚寒型胃脘 痛 [2] 多因脾胃虚弱,饮食结构不合理,嗜食生冷或误服 凉性药物,攻下力量过强,导致阳气虚衰;或日久病重, 正气受损,病邪深入,邪客体内致疾病缠绵难愈,致疾 病复发。本研究采用隔药火疗联合药物治疗虚寒型胃 脘,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均来自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河南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纳入 6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 治疗组中男 12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54±17);平均病程(8.33± 0.48)年。对照组中男 15 例,女性 15 例;平均年龄(52 ±16);平均病程(8.50±0.82)年。两组性别、年龄、 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3] 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4] ,虚 寒型胃脘痛症状表现为胃痛隐隐,喜热喜按,空腹为甚, 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四肢无力,神疲倦怠,舌淡,苔薄 白,脉弱;劳累受寒、进食生冷食物或情志不畅时可诱 发或加重病情。

1.3 纳入标准

①有确切的胃脘痛症状,年龄 18~80 岁,性别不 限;②符合虚寒型胃脘痛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③无合并 其他并发症;④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恶性肿瘤及患有外科疾病的患者;②年龄<18 岁或>80 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肝、肾、 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④患有皮肤病及局部皮肤破溃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 20 mg,每日 2 次;多 潘立酮片,每次 1 片,每日 3 次;配合中药六君子汤加 减。10~15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药火疗,方药组成荜拨、肉 桂、沉香、良姜、香附、川椒等,将超微粉碎机粉碎后 混合,过 200 目筛后,密封备用。

治疗前,在皮肤上涂抹透皮剂。 依据患者火疗的部 位,制作防火圈,防止烫伤。 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胃 部及腹部,取上脘、中脘、下脘、建里、神阙、关元、 滑肉门、 梁门、 天枢等穴,放置防火圈在胃脘部及腹部, 防火圈上放置调配好的中药药膏,再放置两条纯棉温 湿毛巾,在毛巾上喷洒 95%乙醇,然后用点火枪点燃, 在患者感觉温热时,及时扑灭火焰,反复如此 3~4 个 循环,治疗时间约 30 min,以患者耐受为主,整个过程 中使用控温仪保证温度恒定,防止烫伤患者。 隔药火疗 完毕,用温通活络油搓揉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包裹涂药 部位,第 2 天自行揭下,并清洗局部皮肤。每日 1 次,10~15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以 2002 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导原则》 [5] 为标准, 制定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症状积分表,将患者每个 症状按主症无、轻、中、重分别计为 0、2、4、6 分, 次症分别计为 0、1、2、3 分,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 登记,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按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 ≥90%。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量≥ 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量 ≥30%。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量 <3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 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4.23±1.67 1.70±0.45 1)2)
对照组 30 5.90±1.41 3.70±1.78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1;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1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0%,对照组为 70.0%,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果表明治疗组总 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 2。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4(46.7) 10(33.3) 6(20.0) 0(0.0) 100.0 1)
对照组 30 8(26.6) 9(30.0) 4(13.3) 9(30.0) 7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1

4 讨论

胃脘痛 [6-7] 是指以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症的一 种病证。西药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抗 HP、抗酸为主,中 药治疗以“通”为治疗原则,以“和胃止痛”为基本治 法 [8-9] ,中西药治疗有确切疗效。但此病易受天气、情 志、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复发,需要反复 用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病情反复发作。

本研究使用隔药火疗是利用乙醇燃烧的热力,使 中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刺激浅层穴位直达病所,通过 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而治病的中医治 疗方法。 本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药物外用,隔药火疗 所用药物中,荜拨、 肉桂、 良姜、 川椒,性热味辛,归胃、 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作用;沉香,性微温, 味辛苦,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作 用;香附,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 郁、理气宽中作用。其二,药物外用优势,不受肝脏首 过效应的影响,作用时间长;血药浓度均衡,避免口服 药物对胃肠道毒副作用 [10] 。 其三,用药部位直接作用于 胃部、腹部和脐部神阙穴,脐部皮肤角质层菲薄,无皮 下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静脉网,利于药物渗透吸 收 [11-12] 。其四,穴位特性,选穴上脘、中脘、下脘、建 里、关元、神阙属于任脉,上脘、下脘穴,有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之功;中脘穴 [13] 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有健 脾助运、调理气机之功;建里穴 [14] 正置胃腑,有调健脾 胃之功;关元穴 [15-16] 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此穴大 补元气,通调全身气血,治疗腹痛、泄泻等胃肠疾病; 神阙穴 [17] 为任脉之穴,可温阳益气,有治气虚腹胀之功; 滑肉门穴有运化脾土之功;天枢穴 [18] 为腹部要穴,大肠 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有斡旋上下、分清理浊、职 司升降之功。 其五,隔药火疗把外敷药物的优势、 火疗 温热效应、 穴位特性、 中药的四气五味等作用相结合, 使药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无痛、安全,从而达到温通 经络、 散寒止痛的作用。 研究表明,隔药火疗联合药物 治疗虚寒型胃脘痛获得肯定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胃脘痛患者在给予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 础上辅以隔药火疗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隔药火疗是一种绿色治疗,可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 道的刺激作用,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是适用于消 化系统疾病的中医特色技术方法。中医穴位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郑连雪 田松焕 费景兰 张峰 权春分

上一篇:脾胃虚寒艾灸三穴

下一篇:胃痛按摩内关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