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孕期保健>正文

穴位按摩联合产时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分娩是女性的一种正常自然生理过程。但分娩时因子宫收缩和胎儿下降导致的压迫作用, 使产妇常伴有剧烈疼痛和精神紧张、焦虑等现象, 特别是初产妇由于无分娩经验, 分娩时疼痛和精神紧张愈加明显, 导致产程延长, 严重影响初产妇的分娩质量[1]。产时护理干预是分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常规产时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娩质量, 但不能达到预期临床效果。因此, 如何降低初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焦虑程度、缩短产程和提高自然分娩率, 进而提高分娩质量成为广大临床医师的研究热点。临床研究报道表明, 中医穴位按摩对缓解子宫收缩乏力和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作用[2]。为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山西省临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施行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山西省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4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年龄21~33岁, 平均 (25.7±2.9) 岁;孕周37~41周, 平均 (39.6±0.7) 周;教育程度:高中以下文化水平36例,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37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 平均 (25.6±2.8) 岁;孕周37~41周, 平均 (39.3±0.8) 周;教育程度:高中以下文化水平38例,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37例。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初产妇均为单胎、头位, 胎儿体质量均为2 500~4 500 g;本研究方案均经产妇或家属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合并症、具有剖宫产指征和流产史初产妇;先天性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妇科疾病及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 使产妇详细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 由科室内2名助产护士负责护理临产产妇, 待产妇宫口开至3~4 cm时将其送入产房待产, 并给予常规产科护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时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穴位按摩。
 
(1) 产时综合护理
①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由专业护理人员在产前主动热情地与产妇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 并认真详细地对其进行解答, 及时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交流中采用鼓励性语言, 尽量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详细向产妇讲解分娩各阶段的具体内容, 使产妇对分娩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过程;在休息期间, 播放柔和的音乐, 使产妇处于精神放松状态。②产时护理:临产前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同产妇, 指导和协助产妇进行临产运动;产程中指导产妇在潜伏期进行身体肌肉放松、宫缩时进行有节律的深慢呼吸, 并与其进行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疼痛感;在宫缩间歇期鼓励患者多饮水和进食高能量食物, 并充分休息以保持体力;在第2产程中协助产妇平躺且两腿呈张开体位, 指导产妇深吸气后屏气以增加腹压, 然后慢慢呼气以缓解紧张情绪。
 
(2) 穴位按摩
由接受专业中医穴位按摩培训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全程陪伴, 根据产妇在各产程阶段的疼痛程度选取按摩的穴位, 按摩主要在宫缩期进行。在潜伏期选取关元作为按摩穴位, 采用掌面进行顺时针按摩, 并使用拇指配合按摩昆仑和合谷;在第2产程取中极为按摩的中心穴位, 采用掌面进行顺时针轻柔按摩, 并使用拇指配合按压三阴交和合谷, 同时上下按摩产妇的背部和腰骶部, 以环跳为中心对臀部行顺时针按摩。上述按摩力度以产妇疼痛缓解为宜, 每次按摩2~3 min。在穴位按摩过程中要随时与产妇进行交流, 了解产妇对按摩的耐受性和疼痛程度变化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焦虑和抑郁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评估, 各量表分为正向和负向评分项目各10项, 各量表总分>50分提示存在不良情绪, 分值越高表示情绪越差。②产程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评定, 共分为4级:0分表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 无明显不适;4~6分为中度疼痛, 可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 产妇无法忍受。③各产程时间。④分娩结局: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初产妇分娩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产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下降 (P<0.05) , 但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分, ±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 SDS
观察组 75 分娩前 53.6±11.3 55.2±9.2
分娩后 41.7±8.8△▲ 43.6±5.8△▲
对照组 73 分娩前 54.2±12.5 54.8±8.9
 
分娩后 51.5±8.4△ 48.5±5.9△
注:与本组分娩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分娩后比较, ▲P<0.05
 
(2) 产程中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0级和Ⅰ级疼痛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Ⅱ级和Ⅲ级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产程中疼痛程度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无疼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观察组 75 14 (18.67) ▲ 37 (49.33) ▲ 13 (17.33) ▲ 11 (14.67) ▲
对照组 73 0 (0.00) 17 (23.29) 29 (39.73) 27 (36.99)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各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 (h, ±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第1产程 第2产程 第3产程
观察组 75 8.13±0.81▲ 1.33±0.62▲ 5.73±0.75▲
对照组 73 9.72±0.95 1.98±0.54 7.43±0.7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自然分娩 (%) 阴道助产 (%) 剖宫产 (%)
观察组 75 59 (78.67) ▲ 11 (14.67) ▲ 5 (6.67) ▲
对照组 73 34 (46.58) 21 (28.77) 18 (24.6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性疼痛反应, 在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 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宫缩时会导致子宫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短暂性缺血缺氧反应而引起疼痛, 同时腹部器官组织因宫缩压迫使腹部肌肉收缩出现疼痛;宫颈扩张导致盆部神经兴奋使后背下部疼痛;抬头压迫作用使会阴伸展后引起固定性疼痛。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 特别是初产妇, 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导致长时间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 甚至出现惊恐、抑郁情绪, 进而进一步加重疼痛的敏感性[3]。长时间的不良心理反应和疼痛应激状态会对产程和分娩结局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 改善初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和缓解疼痛成为提高分娩质量的重要措施。
 
产时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对初产妇的心理不良反应、疼痛和认知力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使产妇对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增强分娩时的自信[4]。音乐引导和谈话可使产妇注意力分散和全身放松, 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感和疼痛程度[5]。生产时, 助产士全程陪护和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和保持体力、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不但能明显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和紧张、恐惧的心理, 还能显著缩短产程, 对降低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分娩时胎儿在腹中动作会引起母体气血运行障碍和气血逆乱, 从而出现分娩疼痛。穴位刺激具有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作用, 对产妇身体特定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刺激, 具有调和气血运行的作用, 促使局部气血通畅, 进而缓解疼痛[6]。潜伏期疼痛部位主要以小腹为主, 关元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处, 为任脉的主要穴位之一, 刺激该穴可降低腹部肌肉的紧张感, 疏通气血, 有效缓解宫缩时引起的疼痛。中极亦属于任脉穴位, 具有通经止痛和益肾兴阳作用, 按摩刺激该穴位能明显缓解第2产程宫缩时的疼痛;环跳主治腰胯疼痛, 按摩刺激该穴位能改善气血运行和降低盆部神经的兴奋性, 进而缓解腰背部疼痛[7];昆仑具有“坠胎”作用, 合谷属于气穴, 具有“下胎”作用, 同时按摩昆仑和合谷具有止痛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的交汇之穴, 为血穴, 具有调和阴血之功效, 第2产程同时按摩三阴交和合谷具有补气下胎的功效[8]。在产程各阶段配合主穴按摩昆仑、合谷和三阴交不但能提高通经活络和镇痛的疗效, 还具有催产作用, 进一步缩短产程。此外, 穴位按摩能放松产道及其外周组织肌肉, 缓解产程中的疲劳和孕妇紧张情绪;同时, 按摩上述穴位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醇和前列腺素等催产物质的分泌, 促进宫缩和加快宫口扩张, 对缩短产程具有重要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SAS、SDS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各产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自然分娩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产时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初产妇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反应, 缓解疼痛, 缩短产程和提高自然分娩率, 对提高分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高卫娥

上一篇:改良式中药溻渍治疗产后早期缺乳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头针联合脉冲波疗法治疗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