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提倡晚婚,是因为男女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早婚不仅会损伤身体,日后易患疾病,还会影响后代的智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婚龄问题,即男女完婚那天的实际年龄。婚龄大小,不仅关系到夫妇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未来子女的身心健康,是件大事。
古籍《用礼》、《曲礼》记载:“三十而娶,二十而嫁。”就是说,男子三十岁娶妻,女子二十岁出嫁。据说古代女子只有到来月经以后,才会把头发盘上去,媒人或外人看到,就知道这家的女孩子已经成熟,这样就可到这家来求婚说媒。女子一般是从来月经的那天算起,一年头上多插一根簪子,这叫做“数齿”,以簪子数说明之。
男孩子看不出哪天成熟,所以古人就将男子二十岁定为成人,并要给男孩行成人礼,叫“冠礼”,即将头发拿一根簪子簪起来,再戴一顶帽子,从这一天起就叫“丈夫”。在这天,古人还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个男孩原来“名”的基础上再起一个“字”。古代成人之间都是互相称字,而不直呼其名,直称名是对人的不尊重。
可能有人会质疑:男女相差十岁结为夫妻合适吗?实际上,这是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谈的。
中医学认为:男子到了8岁,肾气实,16岁阳精开始满溢;女子7岁肾气盛,14岁开始出现月经。男精女血,都是由平日饮食各种各样食物的精华生化而成的。男女性功能开始萌动时,身体发育加快。换牙,头发加黑,筋骨也变得强健起来。智力的发展,这时更是迅速。到了男精女血满溢的时候,性功能也便步入了成熟期。如果男子阳道不满,精道未通,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便与女子交合,迫使精道开通,日后会得难以预料的疾病。如果生子,还要影响后代的智力。如女子不到20岁就与男子交合,那将会发生性心理紊乱与性功能失调。失调的结果,旧血不出,新血误行,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生育。
故在古代,虽认为男子十六岁就能生育,二十岁成人,但却提倡“男子三十而娶”,如男子早娶,就等于过早破精,这样对身体不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欲不可早”的道理。因此古人对刚过二十岁的男子,还用一个词就是“弱冠”,是告诉你,你还没有到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丰满健壮的状态,还没有到脾肾功能达到顶峰的时候。弱冠期间,你就不要去完成身体所难于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过早地消耗自己,也就是欲不可早。所以古人提倡晚婚。“弱冠”期间培养自己的心性,培养自己承担社会义务的能力和心态是最重要的。古人提倡三十而娶,认为男子到了三十岁,身体已经壮盛,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再娶妻生子比较适宜。
欲不可早,那么,迟就好吗?也不见得,大体有个年龄界限。宋代医家陈自明认为:女性自来月经之日算起,如果超过10年不与男子交合,那可能会落个与过早交合同样的后果。明代养生学家万全指出:男性超过50岁,体力渐衰,如果强行求欢,那将会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诱发种种疾病。事实证明,古人养生保健的思想是顺应人的生理功能的,是经过几千年时间考验的,我们现代人也应遵从。
总之,说了房事几方面的宜忌,但也大可不必莫名地紧张,更无须因此而绝欲断性。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而欲动,婚配行房乃机体成熟之需,就好比是天地相合一样,禁欲则是一种违背了阴阳之道的做法。资料证明,中年以后丧偶者,常出现早衰、速亡的现象,这与精神及生理上的双重失衡密切相关。所以,欲,需节,但亦不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