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保健养生>正文

春天养生 养身养心养德

   春天养生重在养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肝禀风木,主掉眩。春天风气主令,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春季多发的传染病,往往与感受虚邪贼风有关,故当严加防范。尤其是“肝常有余”的小儿,患传染病后,风邪极易入里化热,出现惊厥、抽搐等肝风内动的表现,更应警惕。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宜解不宜结,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情志活动,与肝气是否舒畅关系很大。另外,“肝胆相照”,肝与胆互为表里,胆属少阳,恰在春天升发。故春季应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务必保持思想开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尽量排遣沉闷、抑郁等不良情绪。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还促进脾胃运化。春天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木克土”的理论,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的饮食应以甘淡、微于辛温为原则。
 
    肝主藏血,在体合筋。人体的生理活动,全赖血液的濡养,人在安静休息时,部分血液归于肝,而当活动时,肝又助心将血液输布四周,供给能量。春天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劳累,不要熬夜或做过于剧烈的活动,以使肝血充盛。肝病患者尤应注意休养生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春天大自然一派新绿,现代研究绿色对眼底视网膜细胞有良好兴奋作用,绿色不仅入肝,还能益目,应多眺望绿色植物以悦目神。同时春天又是“火眼”(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眼痒症(春季结膜炎)多发季节,要注意预防。
 
    耄耋之年的国医大师徐经世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胆结石等病,去年还因为胆结石诱发胆管炎做了胆囊摘除术,但他身体恢复很快,如今又能在门诊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了。徐经世虽然退休20多年了,直到去年,他每周还坚持去上4天门诊。在家时看看书养养花草,整理积累下来的病案资料,每天坚持晚饭后散步。虽然有些小病,仍然精神矍铄。对于自己带病高寿,他总结为顺应自然、减少虚耗,“养生,关键在一个‘养’,没病就预防,有病则养病,充实体力才能延长寿命”。
 
    养身:顺应自然,起居有度
 
    顺应自然是徐经世养生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中医讲求“天人相应”,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环境变迁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冬日严寒,盛夏酷暑,春秋季节的忽寒忽暖都对人体产生影响,身体较弱的老人,气候变化时则易生病,因此要起居适时,预防疾病。
 
    在生活中,要做好起居饮食,以保“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拿饮食来讲要做到饮食有节、清淡,多吃蔬菜,进食要细嚼慢咽(每餐15~20分钟),而且要多样化,并注意冷热。从季节来说夏慎湿热,冬慎寒凉,每天三餐晚食宜少。
 
    在徐经世的养生观里,身体健康与否,首先要与自然相应,正如中医学提出“整体运动论”——“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这就把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起来,把运动变化密切联系起来,说明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健康。身体较弱者及老人,气候变化超出人体适应能力时多易生病。对此中医早有认识,把自然环境与气候的改变归纳为“六气”,而当这“六气”变化剧烈直接导致人体疾病时,则称之为“六淫”之邪。“六淫”致病,往往与季节气候有关。因此要做到起居适时,预防疾病。
 
    《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指超越常度, “过用”是“生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致病的普遍规律。根据《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徐经世主张平日养生要减少虚耗。“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意思就是要减少消耗,不去妄耗,凡事量力而行。
 
    其中,久视伤血,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是指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影响肺的机能,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会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得养;久立伤骨,是指久立易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是指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劳动,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此外,适度的运动可以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运动方式上要因人而异,人到老年,徐经世主张按“安步当车,形式自如,掌握适度,持之以恒”的要求去做。同时要与季节相应,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也应夜卧早起,步于室外,但宜在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秋季要根据“早晚凉”的气候特点,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为万物收藏之际,老人体弱者要早睡晚起,待日光充足再开始锻炼,较为适宜。当前由于空气污染,雾霾较为严重,早晚不太适宜室外活动。
 
    养心:人之健康,首在于心
 
    养生,首先应当养心。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徐经世认为,人们所说的养生,中医谓之摄生,而通俗来说就是防治疾病,充实体力和延长寿命的方法。人之身体健康,首在于心,养生包括养身和养心,养身必须养心。中医《内经》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长寿的基础。徐经世说,“养”首先在于调整心态,“人上了年纪不能让自己闲着,要自己找乐趣”。养“心”是养生的重要部分,要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以中医道德观来说,就是“恬淡虚无”,所谓“恬淡”就是安静,无愧于心,“虚无”就是没有欲念和患得患失的思想情绪。其次要保持乐观,对人生充满信心,热爱自已的工作,要有宽广的心怀,对己严对人宽,助人为乐,胜不骄傲,败不气馁,奋发前进;另外进入老年就要做到老有所乐,始终保持乐观状态,不自寻烦恼。
 
    养心的核心,就是平静心神,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徐经世正是坚持了“恬淡虚无”的修身养性方法,才让自己获得了充沛的精力。他表示,《黄帝内经》从生理学角度为“形神合一”的学说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而现实状况也告诉我们,身体越健康,精力越充沛,性格也就越开朗,而欢乐的情怀、活泼的性格、旺盛的精力更会有利于身体健康。
 
    养德:修身正心,延年益寿
 
    “德为立身之本,德为养生之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徐经世从医多年,有德有术,严于律己,宠辱不惊,豁达大度。他认为,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体健,体健方能延年益寿。这正是古人所谓“仁者寿”的来源。
 
    儒家典籍《大学》《中庸》,不仅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不仅限于外表的修饰,更重的是内心的修养,即所谓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徐经世认为做好养生,须先学好做人,养德须重于养生。养德不违反自然本性,上顺应天地阴阳之理,中合世道人伦之德,下爱惜万物生存之乐,这是养生最基本道理。只有将道德观念深深地埋在心中,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
 
    徐经世用自己的君子品格实践了曾子“德润身”的道理。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正,就能够化消极为积极,化对立为统一,化敌意为善意,化阻力为助力。这些,都属几何级的增长,必然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偏差,口碑就会不好,甚至到处遭人指斥、唾骂,搞得你心神不宁,寝食不安,不仅影响学习、生活与交友,而且对身心健康也大为不利。

上一篇:各家养生之学 四时养生精神调摄

下一篇:顺应人体的生理规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