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肠穴
[穴位位置]位于胃穴旁开1寸,前0.3寸处,与肺穴在一条直线上,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肠鸣,泄泻,腹胀,腹痛。
(16)肾穴
[穴位位置]位于涌泉穴旁开1寸,与小肠穴在一直线上,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高血压病,头顶痛,小儿惊风,休克,癫痫。
(17)癌根1穴
[穴位位置]位于肝穴前1寸,与肝穴对直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对胃、贲门、食道下段肿瘤有镇痛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18)大肠穴
[穴位位置]后隐珠穴向内侧1.2寸后0.2寸为左大肠穴,后隐珠穴外侧2寸后0.2寸为右大肠穴,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腹痛,腹泻,肠功能紊乱等。
(19)膀胱穴
[穴位位置]位于正中线上,涌泉穴前1寸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尿潴留,遗尿,尿失禁。
(20)生殖器穴(精宫、子宫)
(穴位位置]位于正中线上,膀胱穴前0.3寸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睾丸炎,尿潴留。
(21)癌根2穴
[穴位位置]位于膀胱穴内侧2寸,前0.1寸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对脐以下的内脏肿瘤及淋巴转移癌有镇痛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22)内临泣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与足背足临泣相对应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偏头痛,胁肋痛,目疾,耳鸣耳聋,发热等。
(23)内侠溪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第4、5跖骨之间,与足背侠溪穴相对应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偏头痛,胁肋痛,目疾,耳鸣耳聋,发热等。
(24)里陷谷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第2、3跖骨之间,与足背陷谷穴相对应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急性胃痛,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
(25)肛门穴
[主治病症]痔疾,腹泻,便秘。
(26)内太冲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第l、2跖骨之间,与足背太冲穴相对应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疝气,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带下,痛经,胁肋痛,肝炎,高血压病,目疾,精神分裂症等。
(27)拇趾里横纹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足大趾趾关节横纹中点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睾丸炎,疝痛。
(28)癌根3穴
[穴位位置]位于里侧肺穴前0.6寸处,见图3—27所示。
[主治病症]对食管上、中段与肺、颈、鼻、咽部等肿瘤,有镇痛、解痉、改善症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