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拔火罐>正文

各种新式拔罐法

  拔罐可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在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方面,拔罐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哮喘、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痛经等各种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拔罐以其不方便、易烧伤等缺点,已逐渐被各种新式拔罐所代替。常见的有两种,即抽吸式和旋拧式。
   
  颈肩腰腿痛可拔罐拔  拔罐治疗的患者大多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这些患者大多由于长期劳累或受凉等因素,导致局部代谢废物瘀积,造成血液循环减慢甚或闭塞,产生疼痛、胀、麻、功能障碍等,即所谓的“不通则痛”。拔罐可通过发泡疗法和瘀血疗法等将其中的病理产物抽出,使瘀阻的血管血流得以通畅。即“通则不痛”,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拔罐的这一治疗作用是拔罐的主要特点,也是与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的主要区别之处。针灸是将上述病理产物消散、融解,而拔罐则将其直接抽出。其作用更直接、彻底。
   
  对于患病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瘀滞者,拔罐可通过其机械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血流畅通。对于急性腰扭伤(即肌肉拉伤和小关节错位),拔罐可重新调整其关节、肌肉力学改变,效果比较显著。
   
  拔罐能散寒祛湿  中医理论中的许多“无形之邪”,如寒邪、湿邪等致病因素都可通过拔罐将其拔出。感冒患者在服药的同时,在大椎、风门、风池等腧穴处配合拔罐,对于祛除风寒,效果更佳。夏季如果腹部受凉或饮食生冷导致的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时,可用拔罐在神阙穴及上下左右排罐,能迅速止痛,拔罐后局部发热,寒邪得出,其负压作用还能迅速缓解肠痉挛。
   
  拔罐怎样找部位  人们常常在拔罐时不知道怎样找部位,也就是说不懂得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拨罐。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办法:1.选择局部疼痛部位。身体局部疼痛的部位,往往就是病邪聚集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拔罐即可起到拔除病理产物的作用;2.选择穴位拔罐。按照穴位拔罐疗效更好,一般需分析病因,辨证取穴,可参考针灸选穴。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畏寒肢冷可在督脉排罐治疗,以生阳祛寒;如坐骨神经痛可配合拔腰部,手臂麻痛考虑颈椎病者,同时在颈臂等处拔罐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是点,拔罐是面,拔罐以面覆点,较针灸更为灵活。
   
  一般拔罐数量要因人而异,少则3~5个,多则可按lO几个。拔罐每次10~15分钟,根据病情可每天1~2次,7~10天为一疗程。
   
  拔罐过程中常见情况  1.青紫:拔罐后课件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膏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膏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起水泡: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10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季节、皮肤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如果起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特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
   
  此外,传统的“走罐”疗法,用新式拔罐更为方便。即在拔罐口涂适量润滑油(可用红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适当比例调和代替),拔罐不宜太紧,缓慢移动罐体,可同时起到拔罐和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颈、肩部及腿部等,但皮肤有破溃者不宜用。
   
  拔罐的注意事项  1.空腹及饭后半小时不宜拔罐,以免“晕罐”。晕罐的主要症状:出汗、恶心、头晕、乏力等;2.糖尿病下肢不宜拔罐,以免破溃后不易愈合

上一篇:一分钟火罐可减肥

下一篇:拔火罐治胃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