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防治心血管疾病按摩劳伤诸穴《动功按摩秘诀》

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不合理膳食等。落实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处方,倡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尤为重要[1]。《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通过导引按跷的方法可以防治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各种疾病。历代医家均有专门针对心病使用导引法的记载,行气、肢体运动、自我按摩、声音、叩齿、漱口、意识引导为具体内容。《动功按摩秘诀》中通过按摩配合自我导引的方法治疗心病,在历代心病导引法文献记载中颇具特色,对临床心病康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动功按摩秘诀》简介
《动功按摩秘诀》二卷(以下简称《秘诀》)由清·汪启贤、汪启圣编撰,并由伍大年收入增补的医学丛书《济世金书》中。该书集按摩、导引、调摄诸法于一体,内容精湛、系统全面,功法简便可行,文字通俗易懂,为中医按摩导引学之专著。此书的特点是用按摩配合气功以治疗疾病,对治疗瘫痪、腰腿疼痛、遗精诸证有独到见解。其中在按摩劳伤诸穴、胸膈气症、心症3个部分中有针对心病的按摩术记载。该书对按摩治疗心病的描述较为具体,有具体的部位、手法、深浅、频次描述,故本文对该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2 原文评析
2.1 按摩劳伤诸穴原文摘录
设有心虚、胆怯及遗精盗汗者,可于心俞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静功。心俞穴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五椎骨下,两旁各开一半寸是也。兼治癫痫之疾。
 
(1)原文释意
此法可由1人独自完成或两人共同完成。根据实际情况,患者可取坐、卧姿势。若有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如心虚、胆怯、遗精、盗汗等,可用拇指和另一个手指掐揉心俞穴50~70次,同时练习静功。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可治疗癫痫等疾病。
 
(2)原文评析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说明寒邪侵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流行滞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疼痛,因背俞穴与心相连,故心与背相引而痛,按揉能使热气来复,热气来复则寒邪消散,则疼痛可止。《针灸甲乙经》记载:“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认为寒邪或热邪导致的心痛疼痛迁延,但不强烈,同时牵涉背痛。本势导引法操作时用手通过一定力度反复掐揉心俞穴,可疏通局部气机,激发心之阳气,同时配合静功,达到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刺激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作用,且按摩和针刺疗效相似,如董亚琴等[2]研究瞬时受体电位Vs在预电针心俞穴调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中的作用,发现预电针心俞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原因可能是通过降低瞬时受体电位V1浓度,减少P物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降低瞬时受体电位V2浓度,减少瞬时受体电位V3、瞬时受体电位V4表达,从而减轻心肌纤维化。祝婷婷等[3]研究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结果显示针刺心俞穴配合其他相关穴位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与条文所说的通络安神效果类似。
 
2.2 胸膈气症原文摘录
胸膈气症。凡胸膈痞闷,八字立定,将手内相叉,胸前往下擦十二,闭气一口,又擦十二、三、五转。又以左右手上下伸十二次,双拳叉拳,轻捶臂与肩各十数,调咽一口,轻呵一口,叩齿一通止。如痞块,立地闭气,用两手从脚背上抹至胸前三十六度,日行七次,五、七日效。
 
痞闷,端坐,两拳拄两胁对心旁用力抵住,轻摩十二,叩齿一。如胸膈疼痛、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立八字仰面,手交背后,轻呵三口,叩齿一通,即行三、五转,汗出为度,日行五、七次。
 
凡酒积,立地闭气,一手前上伸,一手后下伸,转项扭身两次,各十七,觉腹内响、身暖止,未全愈再行三次。
 
凡胸膈气痛,闭口叉手,低头看脐,两手自胸前微用力往下刮数十,循循推拂,日行三次效。
 
(1)原文释意
凡出现前胸、胃脘部胀满、憋闷,患者可取站立姿势,脚尖向外撇成八字形,将两手向内交叉,自胸骨前从上向下擦12次,暂时憋住呼吸1次,而后来回重复摩擦12、13、15次。接着左右手上下伸展12次,两手握拳状,双手交叉,轻轻捶打两臂及肩部各10次,调整咽喉,口中念“呵”,叩齿。若腹部触摸到硬块,则立即站立闭气,上肢沿着任脉、下肢沿着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用两手从脚背上擦到胸骨前36次,每日7次,5~7 d有效。
 
前胸胃脘部胀满憋闷不舒,采取盘腿坐式,两拳顶住两胁,对着心脏旁边的位置用力顶,轻轻摩擦12次,配合叩齿1次。若胸腹部疼痛、营养不良、身体软弱无力,则脚尖向外撇成八字形并抬头,双手交叉背于身后,轻轻呵气3次,叩齿约半分钟,重复做3~5次,以出汗为度,每日5~7次。
 
凡以食滞成积为主症的酒病,站立并停止呼吸,一只手向前上伸,另一只手向后下伸,转动脖子、扭动身体两次,交替两手各做17次,自觉腹内响动、身体变暖则停止,如果未病愈则再做3次。
 
凡因气滞所致前胸、胃脘部疼痛,合上嘴不讲话,两手交叉,低头看肚脐,两只手从胸前用适中的力度从上向下轻轻刮数十次,有顺序地推擦,每日做3次。
 
(2)原文评析
本节功法中,针对心、胸、腹部的憋闷疼痛,着重用擦、刮、推法,沿着胸骨前从上向下擦、刮、推,前胸为任脉循行的部位。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针对胸腹部的病变,上述按摩手法可刺激任脉的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等穴,这些穴位治疗胸闷、心悸、心痛有效。两手上下撑举多次,可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双拳交叉捶打肩部和手臂有助于疏通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之经气,达到活血通脉、调理心经的效果。配合轻轻发“呵”音,轻摩膺窗、乳中、乳根可治疗胸胁胀痛。叩齿亦称为“叩天钟”,健齿强身。张晋等[4]分析古代文献中冠心病治疗经穴运用规律,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冠心病使用任脉频率最高。TANG Y H等[5]总结分析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选穴规律,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涉及任脉、手厥阴心包经等。
 
2.3 心症原文摘录
凡心虚疼痛,端坐,擦热两手按膝,用意在中,右视左提、左视右提,各十二次,日行七次或九次。
 
前后心痛,八字立定,低头对胸,叉定两手抱腹上;提气一口,咽气一口,叩齿一通。
 
凡一切心痛,用左右手,丁字立,扬左手以目视右手,扬右手以目视左手,叩齿一通,轻呵一口,即行三、五次。
 
妇人前后心痛,闭气,以两手中指抵住两奶头,左右扭身二十四转或三十六转,叩齿一通,行至汗出为止。
 
(1)原文释意
凡心虚证所致疼痛,患者采用盘腿坐姿,两手掌心擦热后护住双侧膝关节,用意于膻中,缓缓吸气,双目随头微微向右转,并注视右上方,同时左手微微上扬,用意念引导气机从丹田到左手劳宫,呼气,左手放回左膝,头颈转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再次吸气,舌顶上腭,双眼随头颈向左转,向左上方注视,右手慢慢上扬,用意念引导气机从丹田至右手劳宫穴,呼气,右手放回右膝,头颈恢复摆正,随即呼气,全身放松,气沉丹田。一左一右、一呼一吸为1次,分别做12次,每天做7次或9次。
 
治疗心胸部前后疼痛,双脚尖成八字形外撇,低头看胸部,两手交叉护住腹部,瞬间吸气后屏息1次,咽下清气1次,牙齿上下叩击。
 
治疗心痛,取站立体位,双足微微分开(呈“丁”字状),徐徐吸气,左手扬起,头保持正中,眼睛看右侧,用意念将气引至膻中穴,随后慢慢呼气,眼睛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缓缓扬起右手,头部保持中立,眼睛看左侧,再次用意念将气引至膻中穴,呼气,眼睛平视,左手还原于体侧,配合叩齿1组,轻轻呵气1次,做3~5次。
 
妇人心胸部前后疼痛,屏住呼吸,两手中指按住两个乳头,左右扭转身体24次或36次,叩齿,微微出汗则停止。
 
(2)原文评析
心属火,位居上,为离卦(心);肾属水,位居下,为坎卦(肾)。本节功法中,左视与右视为左右转头动作,促使心经脉气开通,转头斜视的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中的元气通过劳宫穴向上传导,过臂,直至入心。丹田中的元气与肾中先天之气息息相关,引元气上升实为引肾气上升,达到水火共济、阴阳交泰的目的,以此补心气之虚。膻中为手厥阴心包经募穴,为气之会。《针灸甲乙经》载:“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将意念集中在膻中穴,有助于宽胸理气、清心除烦。此外,整个导引过程都需配合调息来完成,一般来说吸气时气机升、合,丹田中的先天之气上升,体外之气通过穴位合于体内;呼气时气机降、开,先天之气下降,回到丹田,体内之气又从穴位中外溢[6]。
 
治疗前后心痛时,双脚外八字站开,形似漏斗,可以引导外界之气进入体内。低头含胸,含胸有含蓄之意,实际上就是松胸,松胸的实质就是放松膈肌,由松而沉,使胸腔最大限度地放松,降低呼吸频率而增加呼吸量,增加对机体氧气的供给,从而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对氧的消耗。低头动作可以增加腹部压力,鼓荡丹田之气。低头看胸部,可以刺激督脉,温通一身之阳气,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并配合吸气、呼气,吸气时可使横膈肌有节律地下降,带着胸腔内的脏腑下移,呼气则横膈肌上升,胸腔内脏器缓缓上移,如此一上一下的反复运动,对胸腔内的脏器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通过横膈肌的有序运动,引导人体气机升降。全身放松则气血畅流不息,心胸之气得到疏通,气血得以正常运行,前后心痛即可消除[6]。
 
左右分别扬手的姿势起到扩胸展肩的效果,配合轻轻呼吸,使丹田之气上升于胸中,与吸入肺部的大自然清气交汇融合,可以有效按摩心肺,使气血在心肺内充分融合和交换,以改善心肺功能。通过两侧手扬起和目侧视的双向牵拉,两臂外旋,有利于舒展手三阴经和任脉,挤压手三阳经和督脉,同时配合调气和意念的导引,共同疏解胸中郁气,达到畅通气血、调理气机、消除心胸气血瘀滞的效果。
 
乳头为足阳明胃经的乳中穴,按揉乳头对妇人胸胁胀满疼痛有效,配合呼吸、叩齿、左右转体,可外导内引,促进全身气机升降,使心痛得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通过下肢肌肉的挤压训练及练习时双下肢的交替受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适应性,增强下肢的控制力,同时这种有节律地刺激可促使下肢肌肉毛细血管的密度及数量增加,即毛细血管的开放数及口径变大,可改善肌肉运动时血液细胞气体交换的弥散面积及效率,提高骨骼肌对氧的摄取能力,增大动静脉氧差,同时减少外周肌群代谢的血供,降低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7,8]。
 
3 讨论
中医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心病的记载,主要见于心痛、胸痹、胸痛等部分,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载“心病先心痛”,《灵枢·五邪》载“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谓:“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动功按摩秘诀》中用气功、按摩治疗心病,基于气血瘀滞的基本病机,将活血、化瘀、理气作为治疗本病的三大法则。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佐以调气、理气等治法,以祛除心胸气血之瘀滞,改善心脏功能,最终达到心脏康复的效果。
 
《动功按摩秘诀》中心病导引法由穴位按揉、静功、经络按摩、动作导引、调息、捶打功、叩齿、意守、目功组成,其中穴位按揉可促进气血运行,静功清心安神,经络按摩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动作导引畅通气血、调理气机,调息疏解胸中郁气,捶打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叩齿调节心主血脉功能,意守促进心气运行,目功起到运睛明目的效果。针对心脉瘀阻、气滞心胸的病机,诸法合用,可使心气、心血得行,达温通心阳、滋养心阴、疏经通络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穴位按摩可有效提高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9]。静功锻炼有可能改善心功能三级患者的心理状态[10]。循经络按摩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11]。动作导引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功能,减少血管收缩,改善微循环及心脏前后负荷,提高心肺功能[12]。
 
笔者通过对《动功按摩秘诀》心病导引法中所记载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能丰富心脏疾病中医康复手段,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赵丰润 梁辰 曹震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委会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上一篇:经络推拿治儿科病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