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赤黄,意舍主之。”
[穴名解]脾藏“意”,穴在脾俞旁,故名。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图8—14—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取法]平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3寸取穴。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功用]健运脾阳,疏泄湿热。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配穴举例]配期门、阳陵泉,主治黄疸。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消化不良、糖尿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