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书从医学地舆学的视点,详论了广阔祖国五湖四海之不同地舆环境所发生的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的医治办法。从中亦可窥见道教医家多以针术、按摩看病之地舆根由。《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精辟地论说了某种特别的医治办法的发生,是与特别地舆环境下所发生疾病的特别性所决议的。《内经》详细分析了东西南北中各地疾病及医治办法,指出"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边傍水……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阐明以砭石治疮痈等外科疾病,是发源于东方。“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烈……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阐明西方人多内伤之疾,主用服药疗法,因而服药之法发源于西方。“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灼,故灸灼者,亦从北方来。”指出北方人多生内脏受寒之胀满病,宜用艾火烧灸,而灸法源于北方。
“南边者,六合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緻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铖。故九減者亦从南边来。中心者,其地平以湿,六合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扶引按跻。故扶引按娇者,亦从中心出也。〃
《内经》指出了南边人常患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之疾,宜用针刺,而针术发源于南边。中心地区之人易患痿弱寒热之病,宜选用扶引按摩,故按摩扶引则出自华夏。此种地舆要素与疾病医治办法之联系,亦表明晰道教医家多以针法及扶引按摩看病之地舆根由。本节第一章曾论及医道同源的一起文明地舆要素,指出道家思想老庄哲学来自南边,南边之巫风盛行及南边地舆与医药的发生,均与道教发源于南边有密切联系。而古华夏为华夏中心地域,各地文明均通过华夏而传达全国,华夏文明亦渗透于各地文明之中。因而,从地舆文明要素看,道教医家之善于扶引、按摩及针术,并以这些构成道医的特征,便家常便饭了。
历代闻名道教医家,多精于扶引、按摩及针灸之术。不过道家以修炼自身为主,其扶引、按摩均归于自我修摄之办法,而针术则多用以看病疗疾。晋代道家葛洪注重扶引术,以为扶引为道家防病强身之重要办法。葛洪《抱朴子·遐龄〉所列道教书目有《按摩扶引经十卷》,惋惜该书已亡佚。葛洪亦注重使用穴法以看病。其(肘后备急方)一书中载有针灸治方109条,对古代针灸早期开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记叙了治卒死、尸厥、卒心痛、鬼击、五尸、霍乱、中风等多种急症之针灸医治法。葛洪之取穴多采经外奇穴,刺法有毫针法、指针法、放水法、挑刺法、放血法等多种,可知葛洪之针术对《内经》有较大开展。唐代闻名道教医家“药王〃孙思邈,对医药全面精通,除对本草、丹方等方面有巨大贡献外,在针灸方面也有明显成果。其《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均有专论针灸之部分,除其自己之经历外,还保存了很多已经散佚的针灸文献资料,如《针方》、《明堂人形图》、《甄氏针经钞》等多种。孙氏的作品中记近二百个经外奇穴,并创始"阿是穴〃之名:"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把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于针法上孙氏亦有许多开展,其用针,有毫针、锋针、大针、火针、白针等多种,其刺法要明补泻、深浅。并建议针灸服药等归纳医治。孙氏发明了许多闻名的经历,如治癫狂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中风的七穴、脚气八穴等,至今仍为医家所注重与运用。
宋元之后医道分流,道教医家仍多以针灸按摩为人看病,撒播不少有关道医神针的故事。据《逸史》载"德宗时,有朝士坠马伤足,国医为针腿。针入,有气如烟出,夕渐困惫,将至不救,国医惶惧。有道士诣门云:’某合治得’。视针处,责国医曰:’公何简单,死生之穴,乃在分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公亦好手,但误中孔穴’。乃令畀床就前,于左腿气满处下针……气出之所,泯但是合,疾者其时平愈。朝士与国医感谢,以金帛赠遗,道士不受。啜茶一瓯而去,竟不知所之矣。〃这段故事较真实地记叙了道医之医术、学识及济世活人之风格,是较为可信的。
据史籍记载明中叶孝宗时有一名医凌云,极精针术,撒播许多有关他的奇特针法及效验的故事。《浙江通志》写他"遇泰山异人,授明堂针术,治秦藩疾得瘳,孝宗闻之,延见圣跻殿,赐太医院御医。年七十有七,无疾而终。”这位凭奇特的针术当上太医院御医的人,他的医术则是从道教医家学来的。《明外史?凌云传》:〃凌云,字汉章,归安人,为诸生。弃去,北游泰山,古庙前有病人,气味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问曰:妆欲生之乎?曰:然!道人针其左股,立苏。语云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以针,云拜受之,为人治疾,无不效。”这段记载表明,善用针术看病,为道教医家的特征之一,人间医者的针术不少也是来自道家的。
针灸按摩之术,实为最陈旧之医术。早在原始时期,原始人对病痛之处自然地加以抚摸按压,或使病痛减轻,这可以说是按摩针灸看病之来源。《帝王世纪》云:"宓羲尝百草,制九针,以拯夭枉。”宓羲为传说之原始父系氏族社会首领,考古出土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明已有用于医疗之石针、砭石。商代甲骨文中之"殷〃字,即象人内腑有疾病,人手执用具以治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可知商代按摩已为常见看病办法。春秋战国时期神仙方术之士及医家如扁鹊、文挚等,亦多用针灸、按摩以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