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皇甫谧精于针灸学

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皇甫谧出身贫寒,曾过继在叔父门下,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绳池县),40岁时才返回故里。他年幼时不知治学,终日游荡,20岁后才发愤读书,耕种之余,手不释卷,边耕边读,至为精勤,博学典籍及百家著作,成为一代名家。甘露年间 (256—259年),他曾患风痹,伴有耳聋,缠绵百日方得治愈,因为感到诸医学术浅薄,于是立志研究医药,对于古代各种医书,认真钻研,颇有心得。他认为:“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因此潜心医药,魏晋政府曾几次请他出仕,他都坚辞不就,研习医药的志向终生未渝。皇甫谧52岁时,因服石(指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是由五味石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引起一场重病,痛苦之极,险些令其自尽。因亲身受服石之害,于是他作《寒食散论》,大力批判服石之陋习。

皇甫谧精思博习,勤于著述,对经史各家都有研究,先后撰有《帝王世纪》、《列女传》、《玄晏春秋》等书,皆负盛名。在医学方面,撰有《针灸甲乙经》,作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流传至今,在医药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甫谧精于针灸学,他鉴于《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取三部之精要,著成《甲乙经》,目的则在于便于学习,便于应用。该书对于脏腑气血经脉流注,经穴的名称和位置,疾病的针灸取穴法以及进针的分寸呼留多少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是我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其中皇甫谧把胸、腹、头、背部的腧穴,均从体表划分几根线来排列,这样寻找腧穴,便利而准确。自从皇甫谧创此先例以后,唐甄权《明堂图》、孙思邈《干金方》均宗其 皇甫谧在编《甲乙经》时,亦下了一番选材、归纳汇集之功,他以实用为依归,考定旧文,打破汉儒独守一经的旧习,开创了后世医家分类编撰医经的先例。同时,《甲乙经》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素问》、《针经》在关于针灸部分的内容,为历代校勘《内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校本。因为该本述而不作,较少发挥,因此为复原亡佚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资料。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不论就其提炼、整理和保存三部古籍的意义来讲,还是就临床针灸的实际应用而言,均有较高的价值,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后世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所以后人一直把该书视为中医针灸学之祖。

上一篇:世界针联举办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针刺治疗偏头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