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腹屈,一名腹结,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刺入七分,灸五壮。”
[别名]腹屈,肠结,肠窟,临窟。
[穴名解]结,指结聚。穴在大横下1.3寸,为腹气之所结聚,主腹内诸疾,故名腹结。
[位置]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图8—9—8)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10、11、12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10、11、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取法]大横下1.3寸,距任脉旁开4寸取穴。
[简易取法]大横穴直下1.3寸
[功用]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腹痛,疝气,咳逆,腹寒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0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配穴举例]配行问,主治腹痛,胃痛;配足三里、天枢,主治腹痛,腹泻。
[现代研究]临床治疗急性胃肠炎,用针刺艾灸配合,取足三里、鸠尾、大横、腹结等穴,经过1—2次针灸后,症状消失很快,取得显著疗效。临床用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