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手少阳三焦经穴:瘛脉

[出处]《针灸甲乙经》:“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液,如豆汁,刺人一分,灸三壮。”

[别名]资脉,体脉,资生。

[穴名解]指纵、抽搐;脉,指络脉。穴在耳根后鸡足青络脉,即耳后青络脉形如鸡爪处。主治小儿惊痫诸症,故而得名。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图8—7—9)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的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分布。

[取法]正坐或侧伏,于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刺灸法]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平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用]清热通窍,解痉镇惊。    

[主治]耳聋,耳鸣,目视不明,呕吐,小儿惊痫,惊恐,头痛o

[配穴举例]配听会、耳门,主治耳鸣耳聋;配头维、印堂,主治头痛;配长强、大椎、太冲,主治小儿惊风。  

[现代研究]在腹部手术中,以腹部穴和头部腧穴相配合,能提高腹部手术针麻成功率。如以鸠尾、右章门或胃俞,右章门与脉(双)相配。对上、下腹部的针麻效果都有显著提高。针麻下胃部切除术Ⅰ、Ⅱ级率91.1%,较未改进前效果有显著提高。现代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头痛,小儿惊风,呕吐,痢疾等。

上一篇:手少阳三焦经穴:翳风

下一篇:手少阳三焦经穴:颅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