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肩髎,在肩端髎上,斜举臂取之,刺入七分,灸三壮。”
[穴名解]髎,骨空处。穴当肩关节部骨隙处,故名肩髎。
[位置]在肩部,肩髑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图8—7—7)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腱。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深层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
[取法]
1.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窝即是本穴。
2.垂肩,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约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定穴。
[简易取法]用力握拳,屈肘,肘尖向前上,用力时三角肌鼓起,其后下缘凹沟中,当肩峰直下处即是本穴。
[刺灸法]直刺0.5—1.0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用]舒筋活络,通经祛风。
[主治]荨麻疹,臂痛,肩重不能举,中风偏瘫等。
[配穴举例]配肩井、天宗,主治肩重不能举;配风池、曲池,主治风疹;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现代研究]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半身不遂,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