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消泺,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珩,刺人六分,灸三壮。”
[别名]脯峁,臑交,臑俞。
[穴名解]消,散也;泺,泊名。穴在上臂外侧,当肱三头肌肌腹中间之浅凹处,三焦脉气流注此穴,似水流入散泊之中,故而得名。
[位置]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图8—7—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内侧头。浅层由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布有动、静脉和桡神经的肌支。
[取法怔坐垂肩,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穴,当臑会与清冷渊之间的中点处是穴。
[功用]清热散风,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头晕,齿痛,颈项强痛,臂痛,背部肿痛等。
[刺灸法]前臂旋前取穴。直刺0.3—0.6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配穴举例]配大椎、肩井,主治肩臂痛;配天柱、风池,主治颈项强痛;配四神聪、大椎,主治癫疾。
[现代研究]常用于治疗头痛,项背强痛,牙痛,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