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新针刺疗法方氏头针

  在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不仅有当地特色的传统中医疗法,还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传统疗法,方氏头针就是其中的一种。

  该科医师江维介绍,方氏头针是通过针刺头皮的刺激点以治疗全身疾患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具有止痛、消炎、镇静、解痉、降压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内、儿、妇、外、皮肤、五官等科,特别是对运动、神经、循环等系统的疾病疗效更佳,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方云鹏创方氏头针

  方氏头针又叫“陕西头皮针”,是已故陕西名老中医方云鹏教授独创的。他将整个头部整体分为“伏脏、伏象、倒脏、倒象”4个部分和11大中枢,有别于传统针灸的头皮针理论,其治疗体系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并率先将这一疗法应用于临床。

  1958年,方云鹏为一位外感患者针刺头部的承灵穴时,意外地获得了治好腰痛的效果,由此激发了他探索头皮针的兴趣。经无数的亲身试验和临床验证,他陆续在头皮部位又发现了许多特定的刺激点,进而提出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外表的投影区作为刺激点,来治疗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设想。又经临床反复观察,终于开辟了头皮针治疗全身疾病的新途径。

  1970年,该疗法在陕西省推广,后传播到全国各地。1978年,方氏头针在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荣获奖励。1982年,方云鹏撰写的《头皮针》专著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刺穴引气直达病所

  方氏头针认为头为“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治,气之精明”,头皮层不仅存在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系统,而且还存在着一个尚不为人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能调节全身的脏腑功能。针刺头部穴位,可以产生“得气”感反应。这种针感现象沿经络传至躯干、四肢,从而“引气直达病所”和“气至而有效”,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氏头针取穴完全在头骨外面,头皮组织密度大,韧性强,肌肉薄,无大血管及神经通过,安全性好,较少发生断针、滞针现象。加之特有的“飞针”手法,进针速度快,疼痛少,病人耐受性好。

  江维说,方氏头针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性疾病,调节皮肤及内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疾病。如颈椎病,方氏头针松解项肌,可缓解神经压迫;刺激头皮穴位,沟通人体膀胱经脉和督脉,从而使颈部气血通畅。

  两诊缓解5年腹痛

  21岁的刘某,因下腹反复疼痛来中心就诊。江维了解到, 5年前,患者受凉后造成每次来月经时就有下腹痛的毛病,需服用止痛药。这次月经色暗,患者下腹疼痛难忍,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倦怠懒言,不欲饮食。经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江维诊断其为寒凝胞宫、冲任不畅的痛经,给予头针治疗。第一次,以温阳补气取主穴百会,留针30分钟。针后,患者自觉腹痛较前减轻,行走较前有力。

  次日复诊,患者主诉仍有腹痛。取穴以补益肝肾为主——伏脏下焦。进针后,患者诉腹痛较前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后,腹痛完全缓解,其后随访未再复发。

  江维说,方氏头皮针操作简单,取穴独特。首诊以百会为主取穴,具有提气壮腰、温阳醒神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减轻腰腹痛。次诊取穴伏脏下焦,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治疗后,腹痛立止。

  无痛进针安全可靠

  方氏头针不仅在疗效上有明显优势,还具有安全性好、无痛感等特点。具体操作方法是,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25mm×13mm毫针。施针前,选准穴位。进针方向与一般针灸有所不同,其与穴位所在平面保持垂直。用拇指、食指、中指在距离针尖半寸处将针挟紧,保持针体平直,垂直进针。施术时,以肩关节为轴,用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以前臂带动腕关节垂直用力,快速飞针,针尖刺透皮肤,直达骨膜。江维体会,头皮及颅骨骨膜离大脑皮层的垂直距离最近,垂直飞针进针,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激发大脑皮层的全身调节作用,以保证疗效。

  虽然方氏头针要求针刺深度直达骨膜,但头皮下有坚固密封的颅骨保护,大大增强了针刺安全性。同时,取头部穴位,采取特有的飞针手法进针,无痛进针,消除病人紧张和畏针感,扩大治疗人群。

  谈到针刺时的注意事项,江维说,针灸时,应向患者交待头皮针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头针的适应症和禁忌 

  适应症 

  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肩周炎、腰腿痛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操作方法

  体位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针刺手法  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

  起针  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

  禁 忌

  由于头部发际区神经血管丰富,易发生进针、留针时局部疼痛和出针后出血等异常情况。进针疼痛多与针具质量及操作不熟练等有关。故针刺前应检查针具,针身弯曲或针尖钝、带钩者不能选用,进针时暴露头皮,避开疤痕、发囊,并注意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快速进针,如触及血管、骨膜发生疼痛时,宜调整针具的位置。起针后,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并仔细检查是否还在出血。

  少数病人在留针期间可有头皮沉重、板滞、瘙痒和蚁走感等,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宜稍向外提出针体,或调整针刺方向和深度。

  下列患者不宜用头针法: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必须针刺者,应避开该处;头颅手术部位或头皮有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孕妇不主张用本法;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尚未开始吸收,或血压不稳定者,头针宜谨慎。特别要避免过强刺激,治疗时要进行严密观察。(吴学峰)

上一篇:面瘫“口眼歪斜”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针灸痛点好还是不痛好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