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耳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仲”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端。”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场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痒证出现的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肿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沈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耳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取穴:主穴: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肾上腺、小肠、风湿线、交感。   

风湿线位置:位于耳舟中。自锁骨穴至肘穴间连线,本穴呈线状。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1-2个配穴。开始可以针刺为主,体质强者外双侧,体质差者针单侧,并接通电针仪,以密波刺激,开始刺激强度直轻,以后逐渐加强,时间为45分钟左右,随症情好转,延长留针时间。当病情趋向稳定,可用磁珠(强度380高斯)贴敷配合针刺,即一耳针莉,取针后在另一耳贴敷磁珠。方法为将磁珠先置于0.7XO.7厘米大小之方块胶布中,于所选穴位测得敏感点后贴上,并作按压。值得一提的是,对本组处方中主穴心穴的位置,有不同意见,有认为在耳甲腔最凹处,须作仔细测定。耳针在心衰朔间或治疗初期可每日二次,待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隔日l一次或每周2次。穴位据症情变化.而更换。以3个月为一疗程,停针7天,再作下一疗程。    

疗效:以上法治疗115例;治疗前心力衰竭Ⅱ度和Ⅲ度者共88例,1度心衰27例。治疗后,心力衰竭Ⅱ度和Ⅲ度仅6例,1度心衰34例,死亡6例,而其他69例心功能恢复。同时,劳动力也得到了恢复:治疗煎115例中,全体77例,半休28例,无1例上全班:治疗后,除6例死亡外,全体5例,半休44例。上全班达57例。表明耳针是有一定疗效的。

上一篇:治红斑性狼疮 针灸疗法

下一篇:针灸治疗白塞氏病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