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李应昆教授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经验初探

李应昆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现任成都中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及 教学工作近 50 年,曾先后赴德国、泰国等国家进行 中医针灸学术交流,治验丰厚,在针灸方面形成了独 特的学术体系。李应昆教授运用“头穴治疗线”治疗 抽动障碍疗效良好,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 现摘其医案 1 则, 初步探讨李应昆教授针刺治疗抽动 障碍的经验,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类起病于儿童 和青少年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运动抽动和 (或)发声抽动为特征 [1] ,儿童患病率为 0.77%~ 2.99%,男女比例约为 3~5∶1 [2] 。目前西医学对其 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药治疗容易产生头昏、乏力、 嗜睡、 失眠、 焦虑、 易激惹或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且停药后易复发 [3] 。中医学单用针刺治疗 TD 患儿的 临床有效率及降低 TD 严重程度的有效性已得到证 实, 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4] 。 抽动障碍早在中医古籍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掉眩巅疾” “掉振鼓栗” 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躁狂越,皆属 于火。 ” 阐述了本病属阳, 与风有关。 清代张璐在 《张 氏医通·瘛 》中云: “瘛者,筋脉拘急也; 者, 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 ”现代中医学认为此病属于 “慢惊风” “瘛疭” “抽搐” “筋惕目 ”等范畴,病 位在脑,与肝、心、脾、肾密切相关,可分为肝阳化 风、痰火扰心、脾虚痰凝、阴虚风动 4 种证型。

2 针刺治法

国际标准头穴是依据解剖功能分区定经、 经上选 穴为原则进行治疗 [5] 。传统透刺系将一定针具刺入 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或另一部位的治疗方 法 [6] 。 李应昆教授将两者相结合创建 “头穴治疗线” 。 “头穴治疗线”共 8 条头穴线(图 1) ,第 1 条神庭 向后方透刺上星,第 2 条百会向前方透刺前神聪,第 3 条头临泣向后方透刺当阳 (位于头前部, 瞳孔直上, 前发际上 1 寸,双侧) ,第 4 条承光向斜上方透刺目 窗(双侧) ,第 5 条通天向斜上方透刺正营(双侧) 。 李应昆教授治疗时往往根据患者抽动部位和证型, 辨 症与辨证相结合组成配穴。眼部抽动取攒竹、迎香、 四白;唇部抽动取地仓、颊车;发声抽动取承浆、廉 泉、天枢;肩颈部抽动取风池、秉风、风门;上肢抽 动取曲池、合谷;下肢抽动取风市、阳陵泉、太冲等。 肝阳化风取大椎、行间等;痰火扰心取内关、丰隆等; 脾虚痰凝取足三里、地机等;阴虚风动取三阴交、血海 等。 “头穴治疗线” 具体操作如下: 选取0.30 mm×40 mm 毫针,以第 1 条治疗线为例,从神庭穴进针,针尖与 头皮呈 15°角向上星方向刺入,深度至帽状腱膜下与 颅骨膜之间,滑动至上星穴后停止,余治疗线同上所 述。配穴中攒竹、迎香、四白、颊车、承浆、廉泉迅 速进针,缓慢出针;风池、秉风、风门、风市进针后 逆时针方向高频率捻转,余穴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至 酸胀为度。留针 30 min,进针 15 min 后行针 1 次,每 日 1 次,5 d 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2 d。

李应昆教授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经验初探
图 1 抽动障碍“头穴治疗线”示意及针刺照片

3 针刺理法的认识

3.1 治阳

小儿为纯阳之体,以治阳为先。《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云:阴静阳躁。 “头穴治疗线”中透刺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折其阳邪,阴平 阳秘,精神可治,抽动乃安。第 1、2 条治疗线位于 督脉之上,“督脉者……上入络脑”(《素问·骨空 论》)。“脑为元神之府”,藏于头,头为“诸阳之 会” ,督脉又是“阳脉之海” 。针刺督脉之神庭、上星、 百会与前神聪,两条治疗线前后相对,总督诸阳。神 庭、 百会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交会穴, 头临泣为足太阳、 少阳、阳维脉之交会穴,8 条治疗线通过透刺,交通 联贯督脉、阳维、足太阳和少阳 4 条阳经,四经经络 输布周身,维系一身阳气,经气相接,疏络治阳。

3.2 荣脑

《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张景岳 曰: “惟胆以中虚,故属于腑然藏而不泻,又类乎脏。 是故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 亦曰中 正之官,又曰奇恒之府,所以能通 达阴阳”。当阳为经外奇穴,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瞳孔直上, 前发际上 1 寸,即头临泣上 0.5 寸, 与头临泣相透刺为第3条头穴治疗线, 该线位于足少阳胆经之上,针刺此 线,调和三阴三阳之枢和阴阳气机, 以司开阖。目窗、正营是足少阳与阳 维脉之交会穴,通过第 4、5 条治疗 线沟通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 和阳维脉之间的气血流注,一针两 穴,一线多经,执简驭繁,引阳维脉 之溢蓄气血于太阳和少阳之中, 滋阴养阳, 上荣于脑。

3.3 息风

《素问· 至真要大论》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 取足厥阴经原穴太冲,与合谷合用为四关穴,疏肝抑 风,调和气血。《灵枢·癫狂》:“筋巅疾者,身倦 挛急大”,肢体颤振、摇动都归于筋的症状,阳陵泉 为八会穴之“筋会”,可舒筋通络,以解挛急。发音 抽动取廉泉、承浆和天枢,局部取穴,舒筋通络,理 气止痉。颈项抽动取风池穴,下肢抽动取风市穴,与目 窗、 正营上下配穴; 上肢抽动取风门, 肩部抽动取秉风, 与承光、通天上下配穴,同经治同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云: “风胜则动” ,从风论治,风池、风市、 风门、秉风四穴均为治风要穴,治疗诸内外风病证。 李老治疗抽动障碍时行针常以泻法为主,祛风外出, 息风止痉。

3.4 调神

《医林改错》云: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针 刺 “头穴治疗线” 能治阳调神、 醒脑安志、 充精健脑。 《素问· 举痛论》 亦有云: “怒则气上” “惊则气乱” “恐 则气下” “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 ,情志失调导致气 机逆乱, 煽风动火,阳亢风动。《素问·宣明五气》 载: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 肾藏志。 ” 上星名鬼堂,颊车名鬼床,承浆名鬼市, 曲池名鬼腿,四穴同属十三鬼穴,针刺可通达神机、 调畅情志、养五神脏。五脏六腑精气皆上于脑, 手足 三阳经皆会于巅顶,8 条治疗线于巅顶之端, 下病上 治,调理五脏六腑之精神情志气机逆乱。

3.5 现代医学的认识

国际标准头穴是基于传统针灸和现代解剖学、 神 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法 [7] 。 “头穴治疗线” 与国际标准头穴中额中线、 额旁 2 线、 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研究 认为,大脑基底神经节及边缘系统皮质多巴胺(DA) 系统功能紊乱, 可能是抽动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 [8] 。 而针刺头部可通过全面调整脑功能的失衡状态,包 括脑细胞的机能活动、脑神经生化的代谢紊乱和脑 的形态结构,从而维护脑功能的稳定 [9] ,升高 DA 含量。国外相关研究认为抽动障碍临床表现越严 重,其脑电图异常率就越高 [10] ,特别是脑电图慢波 增多且频率不规则 [11] 。头针疗法治疗大脑去皮层状 态, 对患儿病理性脑电波及脑地形图趋向于正常具有 重要意义 [12] 。

4 典型病例

患儿,女,12 岁。初诊日期:2016 年 7 月 12 日。 主诉:双侧不自主眨眼1年余,加重6个月。病史:1年 前出现双侧不自主眨眼,家属未予重视和治疗,此后 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6 个月前,继发出现不自主挤 眉、搐鼻,喉间发声、耸肩、腹部肌肉抽动等。遂于 某西医院就诊,查脑电图、头颅磁共振、铜蓝蛋白无 异常,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 61 分(重度) ,诊 断为抽动症,予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症状好转后 仍反复发作,未能痊愈,故来求诊。刻下症:双侧眨 眼、挤眉、搐鼻、耸肩,喉间发声、腹部肌肉抽动, 形胖,平素急躁易怒,口干,渴喜冷饮,大便时溏, 小便调,喜食甜食,眠可,舌淡胖、质红、苔薄,脉 滑数弦。西医诊断:抽动症;中医诊断:瘛疭。辨证: 肝阳化风、肝脾不和。治则:平肝息风、调和肝脾。 针灸处方:主穴:头穴治疗线。配穴,第一组:攒竹、 迎香、四白、颊车、廉泉、秉风、天枢;第二组:合 谷、阳陵泉、足三里、地机、丰隆、三阴交、太冲, 两组配穴交替取穴。每天治疗 1 次,5 d 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2 d。5 个疗程后患者喉间发声、耸肩、 腹部肌肉抽动明显减少,无口干、大便溏。患者及家 属信心增强,坚持继续治疗。10 个疗程后患者抽动 症状基本消失,舌脉和调,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 表 0 分。随访 2 个月未复发。

5 小结

“头穴治疗线” 运用于抽动障碍患儿后抽动症状 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 使多例抽动障碍患儿的 生活得到改善。李老在临床运用中重视头穴透刺,正 本清源,总督诸阳;辨证与辨症结合,审证求因,灵 活运用,辨症施针,方取良效。以上所总结的李老刺 法经验,只是李老众多宝贵的临床针灸经验之一,我 们还需不断地挖掘、整理、研究和总结李老的学术思 想,为中医针灸学术发展的传承和发扬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张浛芮 刘茂 王宇 李应昆

上一篇: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

下一篇:浅谈《刺法灸法学》操作技能教学中针刺基本能力的培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