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通络止痛 下关穴为足阳明经穴

  【穴性特点】

  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会元针灸学》曰:“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故名下关”。

  《针灸甲乙经》曰:“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廉,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即颧骨弓下缘凹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具有消肿止痛、聪耳通络的功效。

  《针灸甲乙经》认为此穴可治疗“失欠,下齿龋,下齿痛”;《类经图翼》记录此穴可治疗“偏风口眼喎斜,耳鸣,耳聋,聤耳,痒痛出脓,失欠,牙关脱臼”,古代还记载了大量关于下关穴应用的配伍,《备急千金要方》载有“下关、大迎、翳风主口失欠下牙齿痛”。

  现代主要用来治疗面部疾病,如面瘫、牙痛、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等。

  【操作技法】

  下关穴为足阳明经穴,有很好的通络止痛作用。传统的针刺深度、角度很难取得“气速至而速效”的效果,也达不到手法量学的要求。针刺下关穴,进针后,针尖向后下方朝对侧乳突方向深刺2寸左右;用紧提慢按手法,不捻转,使针感向下颌方向或四周扩散。出针前,再予提插手法,方可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之要求。

  【诊疗现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的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合多位名医临床经验,笔者发现运用下关穴治疗此病可达到长久稳定的临床效果。

  如治赵某某,女,36岁。1990年8月初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左侧第I枝”。进行过7次封闭治疗,并服止痛药及中药汤剂20余剂,仍未获得明显改善。1990年10月20日来针灸治疗。自述左下面部及左下齿阵发烧灼样疼痛,洗脸、嗽口或进食均会诱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几秒,每日发作十余次。查:左下唇有一“板击点”,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针刺下关、夹承浆及合谷,得气后留针通电40分钟左右,每日治疗l次。五次后疼痛明显缓解。于是改为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痊愈。随访三年未复发。

上一篇:涌泉穴位位置图

下一篇:第2掌骨穴位就像整个人体的缩影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