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缺医少药,人平均寿命很低,现在看来很小的病,就可以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可是不少人也可以年逾古稀,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恬淡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外,自我保健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这里,将古人总结出的一些特效保健穴介绍给大家。
1.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穴位名称:内是指该穴位于前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关指出入要地。因为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找准穴位: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它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另一只手的内关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这就是较好的刺激效果。
注意:按揉力度应该适中,不能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
功效: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2.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
穴位名称:太是大的意思,溪指的是溪流。太溪,意思是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过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所以取名为太溪。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对患有身体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慢性肾病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找准穴位: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古人称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可以明显提高肾功能。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可以用对侧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功效:对于肾炎病人来说,虽然按揉后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3.足三里穴:效如参茸的滋补品
穴位名称:足是足部,里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寸。因为本穴在膝下3寸,所以称足三里,与手三里相对应。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
找准穴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它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可以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者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可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4.合谷穴: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
穴位名称:合是会合的意思;谷指的是山谷。因为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所以取名为合谷。
适宜症状: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恶性痛尤其有效。还可以治疗头晕、恶心等各种异常症状。
找准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2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
操作方法:可以用对侧拇指按揉,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的皮肤,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度。
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5.关元穴:恢复老人青春活力
穴位名称: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也叫丹田。它就像身体的一个阀门,将元气关在体内不致泄漏。它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元阴、元阳的交关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所以叫“关元”,是我们固气保健的要穴。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对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有较好疗效。
找准穴位: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骨联合上2寸处。
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要点: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的双手快速、小幅度地上下推动。随时随地可以操作。注意不要用力过度,按揉时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症状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6.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穴位名称:中脘就是中管或者中碗的意思,指任脉的经水从上脘下行经过此穴,向下到达下脘。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尤其有效。
找准穴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操作方法:常用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以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功效: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操作随时随地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
7.列缺穴:头晕的克星
穴位名称:在古代汉语里,列是分解的意思,缺是破裂的意思。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到达手阳明经。这个部位在二条肌腱(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像一条裂隙,所以取名为列缺。另外,列缺在古代又指闪电,因为闪电的形状好像裂隙。
适宜症状:头晕、头痛、颈部不适等。
找准穴位: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用一手的食指按揉对侧手的列缺穴50次,然后换对侧按摩。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注意:在自我按摩中,如果配合使用两侧的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于乳突后凹陷处),止头晕头痛的效果更好。方法:用两拇指分按两侧风池穴,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功效:刺激列缺穴,不仅能够治疗头晕、头痛,而且能够疏通颈项部的经络气血,有效缓解脖子疼痛等不适症状。
8.委中穴:舒筋活络见奇效
穴位名称:委是弯曲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突然碰到此穴,往往令人立即跪倒。穴位处在膝弯的正中,所以称为委中。
适宜症状:各种急、慢性腰背痛。
找准穴位: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中央处。
操作方法:可用中指按揉同侧委中穴,也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艾灸此穴。
功效: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历代医家治下肢无力、小腿拘急痉挛也取委中穴。刺激委中穴可提高人体耐痛感,达到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
9.水沟穴:不容小觑的救命穴
穴位名称:该穴在口鼻之间的正中。古代有一种养生方法,闭口藏舌,舌抵上腭,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本穴正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所以取名“水沟”。
适宜症状:中暑、头晕、昏迷、晕厥、低血压、休克等。
找准穴位:水沟穴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中”。水沟穴位于人体鼻唇沟偏上的位置,从下往上2/3处。
操作方法:在急救时,可以手指掐,也可以针刺该穴位。如果是轻度的头昏或中暑,可以用指肚按揉人中穴,每次持续数秒,按揉2~3分钟,即可缓解症状。如果病人已经晕厥、昏迷,则应该用指甲掐或针刺人中穴,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共持续1~2分钟即可。指掐人中穴是在模拟针刺效果,力度不要过大,以稍用力为宜。
功效:所谓“急救水沟谋”,指的是百姓熟知的急救掐“人中”。水沟穴属督脉,为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这个穴位之所以能够“救命”,原理主要有二。一是对它进行刺激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的生命指征,任何原因造成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二是刺激水沟穴对呼吸活动也有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除了水沟穴,人体常见的急救穴还有百会、涌泉和十宣。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涌泉位于足底,弓足时在足心前1/3的凹陷中;十宣在手的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按压百会或涌泉,或以针刺十宣放血,对于头痛、眩晕、休克等,一样可以起到急救效果。
注意:掐或针刺水沟穴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在急救的同时,患者亲友不要忘记及时与医院联系,进行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10.天枢穴:增强胃动力
穴位名称:枢,指枢纽。本穴在上下腹中间,具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枢纽一般,所以称为天枢。
适宜症状: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等。
找准穴位: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取穴。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操作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功效: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11.劳宫穴:消除紧张情绪的专家
穴位名称:劳指劳动,宫指宫殿。掌心为心神所居的地方,当手活动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即为本穴,所以取名为劳宫。
适宜症状: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找准穴位:本穴位于双手手心的中间,偏大拇指侧。手握拳时,中指尖顶到的地方就是劳宫。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对准劳宫穴,按压2分钟。
功效:此穴能强健心脏,增强心功能,清心火,除温热,涼血、镇静、安神等作用。
12.尺泽穴:散热去痛,迅速见效
穴位名称:前臂内侧称尺;泽指沼泽,是低洼水聚之处。本穴是手太阴经之合穴,属水,位在肘窝,手太阴脉气至此,意思是水的归聚之处,所以取名为尺泽。
适宜症状: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
找准穴位: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1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可用拇指按揉法操作5分钟左右,也可用指甲掐法操作3分钟左右,以微痛为宜。
功效: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有较好效果。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13.四白穴:眼睛的保健医生
穴位名称:古代的“四”字是个象形字,是画着一只眼睛的画。白是明亮清楚的意思。所以穴位四白穴当解为,这个穴位的功能是能使眼睛明亮清楚。
适宜症状: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
找准穴位: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双手食指按揉该穴,就像做眼睛保健操一样。
功效: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14.气海穴:人体的下丹田
穴位名称:古代养生理论认为,本穴为大气会聚之处,就像百川之归海一样,所以取名“气海”。
适宜症状:腹痛、腹泻、脱肛、遗尿、四肢乏力、气血亏虚等多系统疾病。
找准穴位: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
操作方法:用双手相对擦热,用一手掌心热敷气海穴。
功效:前辈医家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说法,就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对于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初愈、产后体虚以及体虚所致外邪侵袭等病,取气海作为治疗要穴,都可以获得显著疗效。
注意:孕妇慎用。
15.三阴交:女性保健大穴
穴位名称:该穴在足三阴经交近处,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会穴,所以取名为三阴交。
适宜症状:月经不调、遗尿、阳痿、早泄、消化不良等。
找准穴位:位于双脚内侧,在踝骨突出的骨上3寸(4横指)。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脚三阴交或转圈2分钟,早晚2次。
功效:这是女性的保健大穴,治疗妇科的月经不调、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阳痿早泄、消化系统的消化不良等有较好效果。还可以调整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脏器功能。
16.涌泉穴:交通心肾的救命穴
穴位名称:《黄帝内经》认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从此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个部位,所以取名为涌泉。
适宜症状:中暑、昏厥、头晕、失眠等。
找准穴位:在足底前1/3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手掌心的劳宫穴对准涌泉穴来回擦动,左右相同。
功效:涌泉穴在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中暑、昏厥病人可通过强刺激此穴进行急救,也可治疗头晕、目眩、失眠等症。此穴还是重要的保健穴位。
17.血海穴:补气血养肝脾
穴位名称: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瘀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瘀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瘀血,还能促生新血,所以给它起名叫血海。
适宜症状:月经不调、痛经、荨麻疹、膝关节疼痛等。
找准穴位: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操作方法:每一侧按揉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用太大力,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功效:血海穴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还有非常理想的美容效果。每天上午的9~11点,都可以拿出一点点时间,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时期,按揉一下血海穴,能获得出人意料的保健效果。
18.丰隆穴:止痛化痰要穴
穴位名称: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等处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像雷雨之轰隆有声,所以取名为丰隆。
适宜症状: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等。
找准穴位: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
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操作方法:点法、按法。每天按压1~3分钟。
功效:从这个穴位的名字可以看出,按摩该穴后,可以像打雷下雨一样,把脾胃上的痰湿之物排出去。
19.太冲穴:让你拥有好心情
穴位名称:太,盛大的意思;冲,重要的通道。太冲是在气血聚集流动最多的地方。“冲”字还有用水灌注的意思,因此,太冲这个名字告诉我们,刺激它就会把肝的血液灌注到心脏中去。
适宜症状: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找准穴位:位于足背侧,第1、2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可用指揉法操作2~5分钟,以酸胀微痛为宜。
功效: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
太冲穴可以伸出援手,帮你解决这如此众多的问题。还可以在你发烧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您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每天按摩太冲穴,会令你的心情放松许多!
20.神阙穴:先天之本在肚脐
穴位名称:阙是中门,出入中门显示出身份的高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交通的门户,故称为神阙。
适宜症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找准穴位:位于肚脐正中,就是肚脐眼。
操作方法:用双手重叠,一手手掌掌心按压肚脐眼,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以腹部有热感为度。
功效:此穴能够补益元气,增强免疫能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可以治疗老年人气血衰退,防治感冒,调理肠胃,对胃肠有双向性调节作用。若有晕车、晕船习惯,在上车前2小时,用橡皮膏贴神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