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夏至节气养生 尝试自我点穴

今年的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民谚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之后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气温会继续升高,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养生专家提醒这个时候要注意情绪、饮食以及睡眠等方面的养生保健,注意预防“三滞”。

调息静心防情滞

夏至之后大家的工作更加繁忙,再加上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因为湿度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闷热和湿热的环境导致神经系统不稳定,因此人们在夏季很容易出现心烦躁怒、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大等情绪变化,这时很容易就患上焦虑症,让不良情绪停滞,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夏季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三国时期的著名养生家嵇康在其所著的《养生论》中对预防炎夏的“情滞”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保健咨询门诊李靖副教授介绍说,夏季让心静下来可以试试练习中医经典健身气功六字诀。六字诀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养生家陶弘景正式提出的,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六字诀中的呵字决适宜夏季练习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本功法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疗效。练功时,注意加添两臂动作,这是因心经与心包经之脉都由胸走手。念呵字时,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入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应注意念呵字之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亦要连作六次。

莫贪生冷防寒滞

夏至到来之后,高温之下冷水洗浴是很多中青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主要症状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诱发风寒感冒。有的人虽然是热水洗浴,但是喜欢洗完之后进入空调间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更容易导致寒邪伤阳,留滞体内成为致病因素,老人与孩子尤其需要预防。

夏季夜短,老人儿童或者体质稍弱者,夜间不易消化饮食,尤其是生冷食物,时逢夜间体育赛事,一些人更是把冰镇啤酒等饮料以及生冷饮食作为夜宵,时间久了会导致寒邪凝滞,出现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那么,如何不让这些寒邪留滞体内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首先大家要注意尽量少吃生冷食物,此外,从中医角度来说,很多食品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多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中医养生学重视“春夏养阳”,夏至节气是一年之中阳气由盛转衰的时候,此时最需要养护阳气,以防寒邪留滞。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灸”疗法,比如艾灸,从而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状况。在夏季,经常对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很好地起到保养阳气的作用。像足三里、神阙穴等部位,既好找,治疗起来也很有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艾灸这些穴位可以直接温养五脏六腑。必要的时候可以到针灸科试试三伏贴,辨证之后敷贴效果更好!

吃“苦”按摩防食滞

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建议,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性味偏苦的蔬菜,如苦瓜、芹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合吃“苦”的人如何预防食滞呢?大家可以试试按摩。比如每天下午1~3点这个时间段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肠吸收,能促进消化。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此外,大家还可以尝试自我点穴进行缓解:

点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要穴,足三里位于膝盖下面约4指宽的凹窝,距离胫骨外侧约1横指尖的地方。按压时,用左手按左足、右手按右足,用食指顶住大拇指第二指尖的关节,用大拇指推按穴位。一般推拿两到三次,每次49下,对于脾胃虚弱导致食滞的人群有较好地促进消化的作用。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由上往下,随呼吸缓缓下压2~3秒,然后快速撤离,操作2~3次,会有气往下行的感觉,则胃胀自消。部分人操作后有排气、排便感,此为正常反应,效果更佳。

按揉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人体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这个穴位在五行中属土,对应脾胃,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穴位来调理。一般以按揉有酸胀感为度。

上一篇:期门穴位置图 期门穴在哪里 期门穴怎么找

下一篇:按准女人的穴位 让她激情销魂一整夜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