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五脏六腑的耳穴对应点

五脏六腑为人体的根本,所以,时时保持它们的和谐非常重要。在耳穴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大药首推五脏六腑的对应点:

(1)耳朵上的心点大药
    心主血,主神明,所以,心点可以调和营血,清泻心火,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和调养心血管疾病与精神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悸、心烦、心慌、失眠、健忘等。另外咽炎、口舌和面部的疮疡也有很多是由于心火过旺引起的,所以心点还是解除这些问题的特效药。
    心点在耳窝正中,我们把手往耳窝里一塞,就点到了。平时使用这个点,用指甲戳一戳就可以了。

(2)耳朵上的肝点大药
    肝点是舒肝利胆的良药,主要用于调理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胆结石等。肝属风木,主筋,肝点可驱除风邪,对眩晕、抽搐、游走性疼痛、肌肉无力、肋胁疼痛等有良好的疗效。肝藏血,目属肝,故该穴还可以调和营血,明目健胃,对于血淤、便血、鼻血、眼花、白内障、红眼病以及消化不良等疾病都有明显疗效。经常生闷气的人一按压这个点就会疼痛,所以,按压此点能降低生气给人体造成的内伤。早上起来按此点3-5分钟,保肝养肝效果更好。
    肝区在耳窝外侧正中,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我们在自己耳朵上使用这个点,只需要用手掐一掐,掐到最痛之处,便能把大药的药效发挥到极致。    

(3)耳朵上的脾点大药
    脾主运化水谷,能化生气血,营养肌肉。脾点可以治疗和调理一切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大便稀溏、肠鸣、多屁等,还能治疗和调养贫血、低血压、高血压等。此外,这个点对肌肉萎缩无力、口唇溃疡、脱肛、内脏下垂也有很好的疗效。
    脾点在耳窝外侧偏下的位置,也就是肝点的下方。

(4)耳朵上的肺点大药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耳朵上的肺点能推动气血运行、通利小便、补虚清热,对呼吸系统疾病等有明显疗效。肺主皮毛,肺点对各类皮肤病、水肿、自汗、盗汗、声音嘶哑有疗效,还可以辅助治疗口腔炎症。
    肺点有两个,一个在心点上方,一个在心点下方,我们在找这两个点的时候,可以以心点为参照,用指尖戳一戳,跟着感觉找,哪里戳上去最疼,哪里就是有效的药点。

(5)耳朵上的肾点大药
    肾点有壮阳气、益精液、通水道、利二便的作用,能治疗和调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大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水肿、阳痿、早泄、性欲过旺、痛经、月经不调等等。
    肾开窍于耳,并主骨、主瞳子,所以该穴可以强脊柱、明日聪耳,可以治疗耳病、眼病,还可以用于骨折止痛。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所以这个点可以补脑髓,是益智的重要大药,还能防治神经系统的疾病。肾之华在发,所以该点还可以治脱发、秃斑、少白头等。
    肾点在耳窝上方偏外,临近三角区,我们自己使用该点,可以用拇指掐。

(6)耳朵上的大肠点大药
    大肠主传导糟粕,大肠点可用于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的预防和治疗,对肠炎、腹泻、便秘效果尤为明显。因为大肠与肺相表里,所以,大肠点亦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咳嗽、肺热等。
    大肠点在耳窝上部,我们可以用食指尖按压。

(7)耳朵上的小肠点大药   
    小肠主化物而分别清浊,小肠点主要用于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腹泻、便溏等。小肠与心相表里,所以心烦神昏、头痛、肌肤疮疡等,都可以取小肠点为高升点。
    小肠点在耳窝上部,我们可以用食指尖按压。

(8)耳朵上的胃点大药
    胃主要受纳和消化食物,胃点用于防治各种各样的胃病。胃与脾相表里,脾胃乃人的后天之本,病情再重的人,只要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所以胃点非常重要,任何疾病,只要产生了厌食症状,就必须要取这个点。
    外耳轮延伸到耳窝里,在延伸处的尽头,就是胃点了,我们自己很容易摸到,用手指尖按压即可。

(9)耳朵上的胆点大药
    胆主藏胆汁,与肝相表里,胆点用于防治一切肝胆疾病。胆汁可以帮助消化,所以,消化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在胆点上找到高升点大药。此外,胆点对耳鸣、偏头痛、多梦、颈项强直等症亦有很好的疗效。
    胆点在耳窝上部偏外侧,自己使用时可以用手指掐。

(10)耳朵上的膀胱点大药
    膀胱主一身水液的输布,同时贮存和生成尿液,膀胱点主要治疗和调理泌尿系统的疾病,如漏尿、尿急、尿频、小便不利等,对偏头痛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有较明显的疗效。
    膀胱点在三角窝下方内侧,我们自己用手就可以掐到。

(11)耳朵上的三焦大药
    三焦为何物?自古就有争议。而现在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三焦就是人的整个体腔。所以,耳穴上三焦点的作用也是神秘而多样的,遇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我们都可以去压该点,说不定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焦点在耳窝深处,耳朵眼儿下方偏外,用手指尖就可以触到这一点。

上一篇:重要耳穴大药的使用说明

下一篇:8个功能强大的耳穴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