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中医耳穴诊疗

  众所周知,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人的耳朵虽然长得或大或小、形态各异,但功能基本一致,所以大家通常都把它简单地视为一个听觉器官。它的身份果真如此单纯吗?事实远非如此。在中医视野里,小小耳朵大有乾坤,正应了佛学中“一沙一世界”的说法,它富含着人体大量的信息。

  耳穴分布状如胚胎倒影

  《黄帝内经》中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就是说人体十二经脉或直接循于耳部,或通过别支与耳相连,可见小小的耳朵是浓缩的“精华”,地位非同一般。到了明代开始出现较为完善的耳穴图谱,清代医家提出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除了“肾主耳”、“心开窍于耳”,肺、脾、肝与耳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耳穴诊疗方法日渐完善,但是耳朵最终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却是源于一个法国人的发现。

  法国人诺吉尔(Nogier)是一位医学博士,在上世纪50年代他曾多次拜访本国的民间医生,对烧灼耳廓治疗疾病的方法非常感兴趣,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1957年他在《德国针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形如胚胎倒影式的耳穴分布图谱”,提出耳朵状如人类胚胎的倒影,像一个头部在下、臀部在上的倒立胎儿,耳朵上的许多穴位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分布的,并且人体出现病变之后,会导致耳朵相应部位皮肤电阻发生变化等表现……一石激起千层浪,耳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按照全息生物学的说法,每一个成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组成的,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就像整体的缩影一样。比如,吊兰长长的软藤末端可以萌发出一棵棵完整的植株,淡水水螅会以出芽的方式,“生”出另一个水螅,克隆绵羊“多利”的出生就是对全息生物学的最新例证。耳朵、手掌、脚掌都可以看作是人体的全息胚,它们都含有大量的人体信息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由耳朵查隐患

  正如诺吉尔描绘的那样,经过临床的验证,人们发现身体出现疾患时,在耳朵上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比如压痛、丘疹、凹陷、变色、斑点、油腻等。通过观察耳部的变化,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医生们也找到了越来越多的耳穴参与疾病的治疗,它们的分布与倒立的胎儿形象确实有着很高的相关性。

  名医祝谌予之子、耳穴研究者祝肇刚介绍,耳垂部分相当于倒立胎儿的头部,因此该部位与人的头、脸、五官密切相关。比如说,耳垂红肿多与咽喉不适、咽干、咽痛有关。如果在耳朵的最凹陷处即心区明显变亮,耳垂部出现一条斜行的凹沟,多提示心脏供血不良,可能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常见于肺心病、冠心病等,所以把这条凹沟叫做“冠状沟”,但如果是因为年龄大了出现褶皱或因为外来因素的影响,则不一定是心脏出现问题。有的人耳朵边缘特别窄,像刀刃一样,这往往提示可能是长期熬夜或是患有消耗性的疾病,比如结核、癌症之类。

  祝肇刚介绍说:“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我会仔细听患者的主诉,再结合望诊、问诊等方法,综合判断。比如有老年人说心前区不舒服,我就会注意看他的耳朵,如果有冠状沟,心区光反射增强或是有丘疹、小坑,这些表征都很明显,我就会特别去注意他心脏方面的问题。”这也提醒大家,耳朵上出现相应的症状只是临床诊断上的一个参考,不能简单地根据耳朵的表现做出诊断。

  小耳穴治大病

  耳穴是分布于耳朵上的穴位,也叫反应点、刺激点,人体某一部位患病时,就会反应在耳朵的一定部位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疾病的时候,刺激相应的耳穴会特别痛。有经验的耳穴诊疗师不仅能够通过对耳朵的观察辅助诊断疾病,还能利用耳穴进行治疗,主要方法有耳针、耳穴贴压、按摩等。

  耳针就是用常用针灸针或耳穴专用针直接刺激耳穴,刺激量大,效果明显,这种治疗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遵循严格的消毒手续。耳穴贴压是指在耳朵表皮贴压绿豆、王不留行籽等,加以按压,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这种方法简易、安全、没有副作用、不易引起感染,最受欢迎。

  据祝肇刚介绍,越是症状明显的急症,运用耳穴治疗,效果就越好,比如牙痛,找到耳穴中的胃、大肠反射区和神门穴,贴上耳豆,摁上去越痛,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这3个穴位也叫牙痛穴。如果穴位找准了,手法到位,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发胀、发热,这叫做“得气”,是治疗有效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保健方面,经常按摩耳穴,就等于经常进行全身按摩,可以通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血压偏低、头晕者,从耳朵尖向耳垂捋,按照胎儿倒影的规律相当于从脚向头捋,可以起到升血压的作用;血压高的话,从耳垂向耳朵尖捋,相当于从头向脚捋,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结语:耳穴诊疗并不神奇,它不是算命先生的信口胡诌,而是长期医学实践的总结,小小耳朵到底包含了多少人体的信息?这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关注。

上一篇:按压合谷穴助通便

下一篇:按摩耳穴有助提高脏腑功能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