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足三里穴系足阳明胃经合穴

  鼓舞胃气 调合营卫

  足三里穴系足阳明胃经合穴,与合谷、委中、列缺并称人身四大要穴。许多针灸书籍在论述合穴的穴性及治疗特点时,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为据,认为合穴仅适用于治疗体内脏腑病变,其实《灵枢经》还论述了三阳经合穴具有解除表邪的功能。

  《灵枢·寿夭刚柔》曰:“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阳”即病变部位在外,在表、在皮肤。“阳之合”泛指阳经合穴。在临床上凡见到病变部位在表的,如荨麻疹、风寒湿痹、外感热病初起及痈疡之类病变,以及病与胃经有关者,皆取足三里为主穴,再根据辨证配以他穴,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灵枢·热病》曰:“风痉身反折,……中有寒,取三里。”风寒袭表,致使膀胱经筋脉强急,因其人平素中焦虚寒,故治取足三里穴,以温补胃气,解除表邪。针治外感热病初起,选足三里穴,是根据“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更主要的是从《热病》篇这段论述所引伸。故临床常配伍飞扬、列缺、风池等穴取效,发热较重者常加曲池、合谷等穴。

  外感热病用足三里穴,还有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服法中“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启示,补足三里穴以鼓舞胃气,佐汗外出,加強解表之力。故虚人外感三里尤宜。

  《灵枢·胀论》曰:“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此营卫运行之常。如卫气逆营气而行,或卫气并之于脉,行于分肉皮肤之间,就会病脉胀或肤胀。营卫之气源于脾胃水谷之精微,三里为胃经之合穴,故营卫运行失调之病,治取三里以调合营卫之气,实为治本之法。

  如临床上治疗营卫稽留,壅遏不行所致的痈疽病,营卫不和所致的皮肤瘙痒证,取用足三里穴,就是因为足三里穴具有调和营卫之功能。营卫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皮肤肌肉,故凡营卫运行失调所引起之腹部胀满,亦可用足三里穴治疗,所胀部位虽然不同而营卫不和则一。

  温运中阳 胜通湿痹

  痹者闭也,有闭塞不通之意,系邪气留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素问·痹论》论之最详,但用足三里穴治疗著痹之论则见于《灵枢经》。

  《灵枢·四时气》曰:“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著痹系感受湿邪为主的痹证,以肢体关节疼痛重著,甚或麻木不仁为主证。根据脾主运化、主四肢,阳明主肌肉的理论,认为引起本病系脾胃素虚,中阳不足,卫气不能温煦卫固,复感风寒湿邪所致。

  故治取胃经足三里卒刺法,以温运中阳,胜湿通痹。但湿为阴邪,不易速去,久治方效。在临床上应酌用“四关穴”予以温针或灸法,效果不错。

  培土抑木 和中降逆

  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与胆互为表里,属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与脾以经脉络属,属土。肝之疏泄可畅调气机,助脾胃之气机升降。但肝主风而多动,每易横逆犯胃,或致肝脾不和,所谓“肝木乘土”。

  《灵枢经》中用三里穴治疗邪在肝胆而犯胃者有二。《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

  病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病邪在胆,则口苦、呕苦。因病人中土素虚,故又有寒中,胃气上逆等胃经症状。究其病机,为肝胆之邪犯胃,土虚木实,木以乘之。治疗这类疾病,取用肝胆经穴的同时,更要“补三里以温胃中”,“取三里以下胃气逆。”补土以抑肝木,和中以降气。

  且肝胆之邪最易犯胃,五行之中其正克也,肝病脾胃亦多病。故治肝胆之病每取足三里穴以配之,这也是取《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办法。

  如治妇人气逆,肝气犯胃之脘痛,多左用阳陵泉,右用足三里,并认为泻阳陵泉以疏肝解郁,疏木气也,补足三里以和中降逆,培土抑木,实土气也。在治疗肝阳上扰之头晕、头痛,取以左阳陵泉,右足三里,效果显著。

  斡旋中焦 理气消胀

  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所谓“胃气以下行为顺”。小肠秉其气以泌别清浊,大肠秉其气以排泄糟粕。《内经》所说的“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此言三者生理关系之密切,如气机逆乱,胃失和降,升降失常,营卫不调,则变生他病。《灵枢·五乱》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中焦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则清浊混淆,吐泻并作,故《灵枢·五乱》曰:“乱于肠胃,则为霍乱。”

  脾主升清,清阳不升则泻,故先取足太阴脾经,大肠失职亦泻,故再针手阳明,不效,实乃阴浊阻于中焦,胃气不降,清阳不升所致,故又取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三里,斡旋中焦,通调气机。

  “中焦如沤”,胃为枢要,凡阴浊阻于中焦,气机逆乱,则非三里不除。《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卫气之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皮肤肌肉,不受脉管约束。如运行失度留于腹中,则胃脘胀满,支撑胸胁,喘息上逆。”

  脘腹系肠胃所司之处,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故取三里以斡旋中焦,理气消胀。真如《玉龙赋》所说:“欲调胀满之气逆,三里可胜。”就是对三里调气机,和肠胃,消胀满的经验总结和临床验证。

  《灵枢·小针解》曰:“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饮食内伤,外感六淫,影响肠胃消化水谷,转输营养,排泄糟粕之功能,而变生他病,故称浊气在中。取用足三里之目的在于加強胃肠生理功能,胃气得降,浊胀自除。

  近代针灸家澹盦所注《伤寒论》,诸痞证条后皆选用三里穴治疗,其意亦取三里斡旋中焦,升清降浊,理气消胀之功。

  调理肠胃 降气通便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便秘之病虽有燥热内结,气机郁滞之实证,津液不足,气血亏虚之虚证的不同,但胃气不降,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则一。《灵枢·四时气》曰:“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小肠病无以分清泌浊,大肠病无以传导糟粕。

  《内经》有:“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之说,故“肠中不便”实际是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整个消化系统所致,故治取三里以调理肠胃,降气通便。病有虚实,刺有补泻。可用三里穴配伍承山、带脉、上巨虚或下巨虚等穴取效。(贾佩琰)

上一篇:手脚发冷时 刺激阳池穴

下一篇:睛明穴对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