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咽喉>声音嘶哑>正文

喉喑古代文献分析

喉喑是指声音不扬或嘶哑, 甚或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科疾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暴喑、久喑。由于历代对喉喑的认识不同, 所沿用的名称很多, 如“喑哑”“喉瘖”“卒喑”“卒然无音”“暴喑”“久喑”“猝哑”“暴咳失声”“暴哑”等。其中, 有些名称还包含着其他疾病。本文主要从病名源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3个方面对喉喑进行分析探讨。
 
1 病名源流
《黄帝内经》始用“瘖”作病名。此外, 关于喉喑病名的描述也较多, 有“暴喑”“卒喑”“失音”等。“瘖”与“喑”通假字, 《说文通训定声》中明确指出“喑, 叚借为瘖”其意相同, 都指失声不能言。《黄帝内经·灵枢》曰“暴喑气鲠, 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手少阴之别……其实则支膈, 虚则不能言……其病气逆, 则喉痹卒喑”[1]。《诸病源候论》注“入脏则喑哑, 口舌不收”[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五脏久咳则声嘶, 嘶者喉破也。”[3]《世医得效方》注:“虚损憔悴, 气血不足, 失声音, 久喑。”[4]提出“久喑”这一病名。《类证治裁》谓:“失音一症, 亦如金实则瘖, 金碎则哑。”[5]
 
2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载述喉喑的发生有外感、内伤和妊娠所致,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更全面的认识, 具体阐述如下。
 
2.1 寒邪侵袭
风寒侵袭, 寒凝于喉, 致声门开合不利而发病。如《诸病源候论》曰:“风寒客于会厌之间, 故卒然无音”“中冷声嘶者……阴邪搏于阳气……所以声嘶也。”[2]《外台秘要方》注:“风寒客于会厌之间, 故卒然无音。”[6]此外还有因风寒袭于皮毛, 热郁于内, 肺卫闭塞喉窍而发病的记载。如《张氏医通》曰:“盖暴喑总是寒包热邪……或先外感而食寒物。”[7]《景岳全书》注“暴吸风寒而致喑者”[8]。
 
2.2 热邪袭肺
风热邪毒侵犯肺金, 导致肺气不宣, 邪热结于咽喉而致喑。《普济方》曰:“上焦壅热, 风热之气上冲喉, 攻于会厌, 故令肿痛, 语声不出也。”[9]《杂病源流犀烛》亦曰:“盖声哑者, 莫不由于肺热……暴喑者, 莫不由于火盛。”[10]《本草纲目》亦有喑有肺热、肺热声哑、肺热暴喑等记载[11]。
 
2.3 阴亏血虚
病久或素体阴亏血虚, 不能濡养喉窍而致喑。《血证论》注“又有津液干枯, 肺萎叶焦, 声音嘶小者”[12]。《景岳全书》曰:“至于酒色过伤……嗽久而喑者, 此肾水枯涸之病也。”[8]《临证指南医案》载:“肺经燥甚, 木火上炎, 咽干喉痹而喑也。”[13]
 
2.4 痰浊阻窍
邪聚于喉, 使喉之脉络受损, 痰浊侵袭喉窍而致喑。《杂病源流犀烛》曰:“声重者, 莫不由于肺热痰稠。”[10]《医碥》谓:“盖声出于肺……又火盛则痰壅, 痰塞肺窍, 是为金实不鸣也。”[14]《张氏医通》注“肥人痰湿壅滞, 气道不通”[7], 认为湿痰也可致喑。
 
2.5 多言伤气
《类证治裁》曰:“其逆风叫号, 致伤会厌者。”[5]《古今医统大全》注:“有因竞争大声号叫以致失声, 或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15]《景岳全书》曰:“复有号叫歌唱悲哭……而致喑。”[8]
 
3 治法方药
关于喉喑的治疗, 《黄帝内经》中未有记载。后世医家主要从病因病机对喉喑的治疗展开论述。
 
3.1 疏散风邪, 宣肺开音
根据风寒、风热致喑病机, 后世医家载有三拗汤、出声音方、甘桔汤、荆芥汤、菖蒲丸、四阴煎、神效散等。《古今医统大全》谓:“有外感风寒……郁嗽而声哑, 三拗汤之类。”[15]《证治准绳》中有出声方及玉粉丸治疗寒气客于厌而声不出的记载[16]。《医学入门》注:“喉痹失音者, 秘传降气汤去陈皮加黄芩;风寒失音者, 甘桔汤加诃子、木通, 入生地汁润之, 或诃子散。[1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有治风热肺壅、语声不出的荆芥汤[18]。《太平圣惠方》中有用生姜膏、菖蒲丸治疗风热喉喑的记载[19]。《罗氏会约医镜》中有用麦门冬汤治上焦热甚而声喑的记载[20]。《脉因证治》曰“咽喉肿痛, 语声不出”用神效散治疗[21]。
 
3.2 清泻脏火, 利喉开音
《辨证录》注:“人有口渴之甚, 舌上无津, 两唇开裂, 喉中干燥, 逐至失音……用名鸣金汤。”[22]《血证论》记载有用人参泻肺汤治疗火邪袭肺所致失音[12]。《景岳全书》载有清心火的二阴煎, 清胃火的竹叶石膏汤, 清肝胆火的柴胡清肝散之类[8]。乃根据不同脏热致喑辨证选方。
 
3.3 滋阴补虚, 益气养血
《类证治裁》谓:“咽干声槁, 润肺为主, 生脉散加玉竹。”又曰:“其总治气血虚燥, 咽音不清者, 清音汤。”[5]《景岳全书》记载因色欲伤阴而致喑的六味丸、八味丸、左归丸、大补元煎之类, 以及从补肺滋肾论治, 或略加诃子、百药煎之类, 治疗由于元气大伤、肺肾俱败所致久嗽声哑[8]。
 
3.4 清化痰浊, 除湿开窍
《类证治裁》记载因痰热而致失音的桔干汤[5]。《张氏医通》曰:“肥人痰湿壅滞, 气道不通而声喑者, 二陈导痰汤涤之……若冬月咳嗽, 寒痰结于咽喉, 语声不出……麻杏石甘汤或续命汤选用。”[7]
 
3.5 休声养息
《古今医统大全》注:“有因争竞, 大声号叫, 以致失声, 或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 养息自愈。”[15]《类证治裁》曰:“其逆风叫号, 致伤会厌者, 以养金汤之属清其音。”[5]《张氏医通》谓:“叫骂声嘶而喉破失音者, 千金大补汤。”[7]
 
3.6 针灸治疗
古代医家应用针灸治疗喉喑主要以手足阳明、手少阳、足少阴和手太阴等经穴为主。《针灸甲乙经》曰:“喑不能言, 刺脑户。暴喑不能言, 刺风府;暴痛气哽……天鼎主之……暴喑不能言, 支沟主之。”“喉痹不能言, 温溜及曲池主之。”[23]《针灸大成》注:“失音不语, 间使、支沟、灵道、鱼际。”[24]《备急千金要方》曰:“然谷、太溪主嗌内肿, 气走咽喉而不能言;支沟、天窗、扶突、曲鬓、灵道、主暴喑不能言。”[25]《儒门事亲》曰:“夫男子妇人, 喉闭肿痛不能言, 微两刺手大拇指……是少商穴。”[26]
 
3.7 外治法
历代治疗喉喑的外治方法有噙化、吹药、含漱、滴药、外敷等。《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乌翣膏含化治疗喉喑”[25]。《丹溪心法》中有用“陈年白梅入蚰蜒令化, 含梅于口中”的咽津治疗[27]。《外台秘要方》中有“芫花根切暴, 令飞扬入其七孔中治暴中冷伤寒失音”[6]。
 
4 小结
古代文献对喉喑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以《黄帝内经》为渊源, 后世不断发展。对喉喑实证病因病机的认识较全面, 辨证论治多以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为依据。治疗方面, 以内服药物为主, 外治疗法论述较少。通过对喉喑古代文献进行分析, 以期为中医治疗喉喑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吕楠楠 申琪

上一篇:嗓疼哑 推荐脚踝处的照海穴

下一篇:声音嘶哑或失音 经络辨治循经取穴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