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湿疹>正文

湿疹的传统医学认识 温阳活血祛湿以提升阳气

温阳活血祛湿法治疗湿疹经验举隅
 
湿疹是由内外因多方面导致的瘙痒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初起多为粟粒大小的密集丘疹、小水疱或丘疱疹,基底呈潮红色,可逐渐融合成一片,丘疹、水疱或丘疱疹顶端破损后呈现明显的小糜烂面和点状渗出,皮损边缘不清;由继发感染导致的炎症更加明显,严重者可形成较大的脓疱、脓痂等,瘙痒剧烈,好发于肢体的远端、头面部、耳后、阴囊、肛门周围,发病具有对称性。亚急性期炎症刺激较前减弱,皮损以小丘疹、结痂样、鳞屑改变最为常见,丘疱疹及糜烂较少见,仍可见剧烈瘙痒。慢性期常因湿疹失治误治,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而致,发病时也可呈湿疹慢性期,临床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色素沉着,呈棕红色,皮肤表面粗糙,覆盖鳞屑或结痂,也可有剧烈瘙痒,好发于小腿、腘窝、手肘窝、足、外阴及肛门,病程不定,容易复发,缠绵难愈。
 
1 湿疹的传统医学认识
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金匮要略》中称之为浸淫疮,《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称之为久瘑疮,指瘑疮有糜烂、渗液者[1]。治宜养血祛湿、祛风润燥,方选当归饮子,用藜芦膏外搽。《外科症治全生集》云:“疮疥之生,独由于湿,故南方卑下之地,患生最多。”[2]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包括先天不足、不能耐受外邪,风、寒、湿、热邪阻滞于肌肤,而发为本病[3]。《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患者先天不足,感受外邪,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外合邪,侵于肌表,发为本病。
 
2 温阳活血祛湿理论
2.1 阳气不足,百病始生
临床中多种疾病的病机皆为阳气不足,机体失养,复感外邪,进而出现“寒”“湿”的病理改变。“寒”为阴邪,性凝滞、收引;“湿”为阴邪,性重着、黏滞、趋下。素体阳气不足,无以温养营血,复感寒湿之邪,阳气温运不足,营血受损,气血同病,使体内阴阳气化障碍[3]。《素问·调经论》言:“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2.2 温阳活血祛湿以提升阳气
温阳活血祛湿法源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中的温、消二法,是以温阳药与活血祛湿药配伍,用于治疗由素体阳气不足,复感寒湿之邪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方法。温阳活血祛湿法是针对阳气温运不足,血瘀湿滞这一病机而制定,传统医学认为阳气主生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阳气不足必定会影响人体机能。《素问·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阳虚感寒,导致血瘀、血脉不通的病机。在治疗方面,阳气不足当用温法,血本性为阴,活血加以温法,可获得显著疗效。笔者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临床治疗湿疹类皮肤病运用附子、桂枝配伍丹参、川芎取得良好的效果。附子其性雄悍,走而不守,能透内达外以温阳逐寒,入内温脏腑骨髓,外出暖筋骨肌肉,上助心阳以复脉,下补肾阳益命门,中暖脾土以健运[4]。桂枝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用于治疗体弱表虚、外感风寒诸证,又治心脾阳虚、水湿内停之证,且能横行手臂、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宣通痹阻、散寒止痛[5]。川芎益气活血、和营通络,配伍桂枝温阳活血通络[6]。丹参为活血常用药,能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同时也能补血,故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黄,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7]。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37岁,2018年6月14日初诊。刻下症:右大腿外侧、左小腿内侧、左乳下皮肤潮红,瘙痒,破后糜烂流水,右大腿外侧、左小腿内侧皮损直径约8 cm,左乳下皮损直径约6 cm,伴畏寒,心烦,腹胀便溏。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诊断:湿疮;辨证:脾阳不足,寒湿内蕴;治法:温阳活血,健脾祛湿。方药组成:附片5 g(先煎),桂枝15 g,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5 g,丹参15 g,淡豆豉15 g,麸炒苍术15 g,茯苓15 g,泽泻15 g,麸炒白术15 g,薏苡仁20 g,防风10 g,山药20 g,莲子肉20 g,白扁豆1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7剂,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8年6月22日二诊:左小腿内侧皮损消退,未留痕迹,右大腿外侧、左乳下皮损颜色变淡,不痒,无心烦,大便成型,守上方去淡豆豉,川芎减至10 g,薏苡仁减至15 g,继服7剂。2018年6月28日三诊:右大腿外侧、左乳下皮损颜色接近正常。守上方加桑椹20 g,继服7剂。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破后糜烂流水,病机为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气血凝滞;阳虚则畏寒,脾虚则腹胀便溏;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缓一派虚、湿、瘀之象。治当温阳活血,健脾祛湿。所选药物温阳而不燥热,活血而不留瘀,祛湿而不伤正,全方配伍温阳之桂附、黄芪,活血之参芎、当归,以及苓泻、二术、山药、扁豆、莲子肉等健脾祛湿之品,诸药共用,共奏温阳活血祛湿之效。
 
参考文献
[1] 马汴梁.简明中医病名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8-369.
[2]王洪绪.外科症治全生集[M].夏羽秋,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3]侯文婕,陆希,杨俐,等.陆干甫温阳活血法治疗慢性病经验[J].四川中医,2013,31(11):3-5.
[4]郝翠梅.附子温阳作用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1,6(6):517.
[5]郝志红,杨莹骊,王亚红.桂枝与肉桂温阳通脉治郁证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57-4459.
[6]张培,赵林华,张海宇,等.川芎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医药,2019,39(3):309-312.
[7]石思骏.丹参活血凉血消痈除烦[N].中国中医药报,2015-11-02(00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李光 王立军 周妍 曲玉梅 赵青

上一篇:婴幼儿肛周湿疹 发红潮湿糜烂 中医坐浴方

下一篇:穴位自血疗法治疗难治性泛发性慢性湿疹28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