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脑血管病>中风>正文

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1则

中风即脑卒中,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一种疾病。有关数据表明, 在我国每12 s就有1例新发中风患者, 每21 s会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后约1/2的患者遗留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1],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治疗中风的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刺以其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2,3,4]。王俊伏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头针理论及神经解剖学进行融合, 研创出一种特色针灸疗法, 即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 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5]。现以1例典型医案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患者, 男, 62岁, 2017年4月15日初诊。主诉: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不利15 d。患者于15 d前洗澡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上肢较甚, 伴失语, 无恶心呕吐, 无神志不清, 急送至开封市某医院, 查颅脑MRI示:急性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 病情稳定后出院, 遗留右侧肢体力弱, 言语不利。为求进一步针灸康复治疗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右侧肢体力弱, 右手不能抬举过头, 右下肢可行走, 但行走不稳, 伴言语不利, 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减退。舌质暗红, 舌体可见瘀斑, 舌底脉络青紫, 可见迂曲, 舌苔薄黄, 脉弦细。查体:右上肢肌力Ⅲ+级, 右下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增高。右侧腱反射活跃, 右侧霍夫曼征阳性, 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恢复期) 气虚血瘀。针刺部位:廉泉穴, 运动穴域, 感觉穴域, 言语区, 平衡区。运动穴域:中央前回在头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区 (上点: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动1 cm, 下点:眉枕线与鬓发前缘交点向后移1 cm) ;感觉穴域:中央后回在头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区 (上点:前后正中线向后移动3 cm, 下点:眉枕线与鬓发前缘交点向后移3.4 cm) 。针刺操作:局部常规消毒, 采用1.5 mm×40 mm毫针快速刺入廉泉穴, 提插行针, 不留针。头部腧穴针刺操作方法参照《针灸学》操作标准。头部穴域 (穴区) 选用1.5 mm×25 mm毫针于头穴区域间隔25 mm斜刺, 针尖与头皮呈15°~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 当针尖抵达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 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15 mm, 以200 r/min左右的频率快速连续捻转30 s, 留针2 h。留针期间, 每隔30 min行针1次, 转速为200 r/min左右, 行针0.5~1 min, 嘱患者留针期间主动或被动活动上下肢, 配合言语训练, 每日针刺1次。针刺3次后, 右侧患肢抬举可过头, 右手腕活动灵活, 无搀扶可行走;针刺10次后, 言语清晰, 语速稍慢;针刺30次后, 右侧下肢行走自如, 右手可持物, 能做精细动作, 言语流利。
 
按语: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 是人体全身经络密集部位, 手足三阳经、手少阴经及足厥阴经皆循行于头面, 其他阴经则通过相表里的阳经间接上至头部。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跷脉和阳维脉亦与头部有联系。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枢纽。明·张介宾曰:“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于头。”故针刺头部特定穴位能疏通经络, 调和脏腑, 使气血通畅,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 中风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研究表明, 头针可作用于血栓烷A-前列腺素系统, 通过激活此系统, 提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降低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 保护受损脑组织, 最终改善神经功能[6]。针刺大脑皮质相应的头皮投射区可通过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 刺激大脑皮层, 提高神经细胞恢复率, 治疗因大脑皮质功能损害引起的疾病[7,8,9]。本医案中的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是在运动、感觉、语言等区域采取丛刺长留针, 并让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 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康复。针刺运动区可明显提高患者患侧步行速度, 缩短步行周期, 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10]。宋玉娟等[11]应用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 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 在头针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提升整体疗效[12,13]。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偏瘫肢体体针配合头针运动疗法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作用[14]。研究证实, 长时间留针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短时间留针 (0.5 h) [15]。
 
综上所述, 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显著。在今后的研究中, 仍需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金永寿.卒中二级预防:新指南, 新看法[J].家庭医药, 2014 (6) :15.
[2]张勇, 傅立新, 朱原, 等.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 (11) :62-65.
[3]董秋菊, 杨志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 2013, 33 (5) :475-480.
[4]庞勇, 吴椋冰, 刘东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 2010, 30 (7) :612-616.
[5]孙洋洋.头部穴域丛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 (5) :8-9.
[6]李晓宁, 綦雪巍, 王振宇.头针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Bax与Bcl-2蛋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 (1) :64-67.
[7]赵广平.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 (4) :286-287.
[8]陈丽, 孙忠人.头针疗法治疗脑中风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1) :134-136.
[9]褚静.大脑皮层直接投影区头针疗法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 2004, 47 (3) :42-43.
[10]韩超, 孙忠人.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焦氏头针对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J].针灸临床杂志, 2017, 33 (5) :26-28.
[11]宋玉娟, 张殿全, 赵宇辉.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 2015, 43 (6) :69-71.
[12]王利军, 巩志伟, 王郁姣, 等.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7 (6) :47-49.
[13]田红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64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28) :53-54.
[14]谭维选, 谭维琴, 李义.头针运动针法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 35 (6) :516-518.
[15]李海舟, 谢凯, 周立峰, 等.头针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6) :360-36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李慧 秦小永 王俊伏

上一篇:中风后失语针刺疗法加中药验方

下一篇: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160例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