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小儿腹泻>正文

小儿泄泻 中医外治

泄泻及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也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迁延不愈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成为疳证。

1.诊断要点
    根据年龄和临床表现,不难作出正确诊断。临床分为以下几种:   
    (1)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指纹色红为寒湿泻。
    (2)腹痛即泻,色黄褐热臭,指纹色紫为湿热泻。
    (3)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为伤食泻。
    (4)久泻便稀,杂有奶块或食物残渣为脾虚泻。
    (5)腹泻不止,神萎肢厥,昏不识人为脾肾阳衰。阳气欲脱,这种泄泻即人危境。

2.临床处理
    (1)寒湿泻  病人取仰卧位,医师坐在左侧。补脾土,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宫,揉天枢,摩腹。病人俯卧位,医师坐在左侧或右侧,按脾胃俞,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按足三里。
    (2)湿热泻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土,清小肠、大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揉天枢、神阙,推脊,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3)伤食泻  病人取位同上。清补脾胃(以清为主),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摩腹,揉神阙。病人取俯卧位或坐在大人身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4)脾虚泻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土,推大肠,推三关,摩中脘,揉神阙,按脾、胃俞、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5)脾肾阳虚泻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土、大肠、神经,揉神顶,推板门,运内八卦,按足三里,擦八骼,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3.其他疗法
    (1)外治法  ①丁香l份,肉桂2份,共研末。每用1~3克,纳脐中,外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寒泻、虚泻。②鬼针草60克,水煎汤。连渣倒入,先熏后洗病人双脚,每日20~30分钟,水凉即至。
    (2)中成验方  大蒜素口服,小于2岁20毫克,2~3岁40毫克,每日4次,首剂加倍,7日为l疗程。
    (3)饮食疗法  炒山药、苡米、芡实,单用一种,适量,与大米同煮粥,每日食用。

4.注意事项
    (1)泄泻期间应食宜消化和清淡之品,如米汤水、稀粥等,不食油腻之品。
    (2)尽可能母乳喂养,定时定量,做到乳食节制,不要时饥时饱,过凉过热。
    (3)夏热或患病期间不宜断奶。
    (4)每次便后要洗净肛门,勤换尿布。

上一篇:小儿腹泻外治方

下一篇:小儿腹痛 中医外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