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发烧低热>正文

小儿发热 中医外治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小儿肛温、腋温、口温在37.3度以上,一昼夜波动在1度以上时,可认为发热。一般肛温在39.5度以上为高热。

小儿发热的病因病机是小儿肺脏娇嫩,易感外邪。肺气失宣而鼻塞咳嗽;肺失清肃,津液为痰,痰阻气道而喘;邪正相争,卫阳被遏而恶寒发热;邪犯太阳经脉而头痛。

1.诊断要点
    (1)发热无汗,流清涕,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为风寒。
    (2)高热咽痛,流浓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为风热。
    (3)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口干引饮,舌红苔剥脉细数,指纹淡紫为阴虚内热。
    (4)高热气急,嗳腐吞酸,舌红苔燥,脉弦滑数,指纹深紫为肺胃实热。

2.临床处理
    (1)风寒型  病人取座位或仰卧位,医师站于一侧或坐对面。推攒竹,分推坎宫,揉太阳、印香,清肺经,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掐揉二扇门,拿合谷,揉外劳宫。病人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侧面或背面。拿双侧风池、肩井、肺俞,推天柱骨。   
    (2)风热型  病人取位同上。推太阳,推攒竹,分推坎宫,清肺经,揉内劳宫,推天河水,退下六腑,推三关,按揉曲池,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揉双侧肩井,揉大椎、肺俞,推脊。
    (3)阴虚内热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经,揉两人上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揉涌泉,按揉足三里,揉内劳宫。
    (4)肺胃实热  病人取位同上。清胃经、大肠,揉板门,开天门,推坎宫,清天河水,退下六腑,摩腹,揉天枢、中脘,退下七节骨。
    (5)审因论治
    ①咳嗽,痰鸣气急者,推揉膻中,揉肺俞、丰隆,运内八卦。
    ②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者,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骨,摩腹,按揉胃俞、足三里。
    ③烦躁不安,卧不宁者,清肝经,掐揉小天心、五指节。

3.其他处理
    (1)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用于风热型;感冒退热冲剂用于风寒型;藿香正气胶囊用于暑湿型;小儿回春丸用于发热惊风型。
    (2)针灸疗法  针刺合谷、曲池、大椎,每日1~2次,用于退热。针刺人中、十宣,用于高热惊风。
    (3)敷贴法  葱白10克,豆豉6克,共捣如泥,敷两手心4小时,用于外感发热。鸡蛋清2个,白蜂蜜30克,热甚者加大黄末6克,调敷胸口3小时,每日1次,用于肺胃实热。

4.注意事项
    (1)感冒后要充分休息,外感表证,应多进热饮,覆盖衣被,以助汗出;里热实证,热甚时,可用酒精擦腋窝及冰块用毛巾包裹放在额前、腋窝、腹股沟使其降温。
    (2)发热期间宜食流质或减少乳食。
    (3)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和脉搏。如高热不退,可每日推拿2~3次。

上一篇:药浴让小儿轻松退烧

下一篇:小儿夏季热 中医外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