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发烧低热>正文

小儿肺炎喘嗽发热 中药刮痧疗法足浴

中药足浴联合刮痧佐治小儿肺炎喘嗽发热症状的临床观察
 
肺炎喘嗽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全年皆可发病, 冬春两季为多, 因其发病率、致死率居儿童常见病之首, 中国原卫生部将其列为儿科四大重点预防疾病之一[1]。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舌红、苔黄或苔白, 发热为常见症状。有研究显示, 家长在患儿体温为37.0~40.0 ℃时会给其使用退热药, 且过量使用退热药的现象非常常见[2,3]。本研究以中药足浴联合刮痧疗法为切入点, 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肺炎喘嗽发热中的临床价值。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呼吸病区已在临床应用中采用中药足浴联合刮痧疗法治疗肺炎喘嗽症见发热患儿多年, 经临床检验证明其联合应用对小儿肺炎喘嗽发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104例肺炎喘嗽症见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3例;平均年龄 (5.78±1.22) 岁;平均病程 (5.23±1.07) d。研究组男25例, 女27例;平均年龄 (5.53±1.08) 岁;平均病程 (4.98±1.53)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儿科学》中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4]。发热:热型不定, 多为不规则热;咳嗽:较频繁,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 极期咳嗽反而减轻, 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全身症状: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烦躁不安, 轻度腹泻或呕吐。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中肺炎喘嗽诊断标准[5]。起病较急, 常见发热、咳嗽、气急、鼻翕、痰鸣等症;病情严重时可见高热不退、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口唇青紫、抽搐等症;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常伴干性啰音。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入组前24 h内体温≥38.5℃;年龄4~12岁 (含4岁和12岁) ;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明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等病程中兼有发热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全身性疾病者。
 
1.5 剔除、脱落病例标准
入选后未按既定治疗方案进行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或皮肤烫伤、破损者;观察项目不全, 影响疗效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治疗, 雾化吸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药颗粒剂。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当患儿腋温≥37.5 ℃时, 研究组联合中药足浴和刮痧治疗。①中药足浴方药物 (大柴芩足浴方) 组成:柴胡、大青叶、黄芩、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绵马贯众、荆芥各30 g, 将上述中药煎煮为汤剂, 足浴前汤剂加热至39~41 ℃, 消毒备用的足浴盆盛入热水, 水温39~41 ℃, 水量以淹没患儿踝关节为宜。在热水上置一次性足浴袋, 将加热的足浴药液倒入一次性足浴袋内;患儿双足置于足浴药内, 浸泡于热水内30 min, 以微出汗为宜。足浴后5~10 min给予患儿刮痧, 用75%酒精棉球消毒刮痧部位, 选大椎、大杼、膏盲、神堂、天河水、太溪、合谷、曲池、翳风等穴位进行刮痧或磨痧30 min, 直至刮痧或磨痧部位出痧或发红、发热。3 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48 h内使用退热药次数, 24、48 h内发热次数。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体温下降, 48 h内体温≥37.5℃且≤38.5℃次数<3次, 未使用退热药;有效: 48 h内体温≥38.5℃次数<2次, 使用退热药次数<2次;好转: 48 h内体温≥38.5℃次数<4次, 使用退热药次数<4次;无效: 48 h内体温≥38.5℃次数>4次, 使用退热药次数>4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48 h内使用退热药次数比较
研究组使用退热药次数为 (2.68±0.93) 次,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5.44±1.68) 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4、48 h内发热次数比较
研究组24、48 h内体温≥37.5℃和≥38.5℃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肺炎喘嗽症见发热患儿发热次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肺炎喘嗽症见发热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52 10 (19.23) 26 (50.00) 12 (23.08) 4 (7.69) 48 (92.31) △
对照组 52 4 (7.69) 12 (23.08) 20 (38.46) 16 (30.77) 36 (69.2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肺炎喘嗽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中医认为, 肺主气, 合于皮毛, 司腠理开合, 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脏在受到外邪侵袭时可引起外感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小儿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纯阳之体”, 其“脏腑薄, 藩篱疏, 易于传变, 肌肤嫩, 神气怯, 易于感触”。本病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 小儿寒温失调, 风邪外袭而为病, 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 其中以风热较为多见;内因是小儿肺脏娇嫩, 卫外不固, 如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喂养失宜, 久病不愈, 病后失调, 则致正气虚弱, 卫外不固, 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 内陷厥阴, 出现高热动风证候。当患儿出现发热时, 西医多以口服退热药控制体温, 部分患儿口服药物存在困难, 且西医口服退烧药容易使患儿产生依赖行为, 破坏患儿的免疫功能[6]。中医则以清热解毒、引热下行、疏通经络、解表发汗为治则, 达到退热解毒的目的。
 
中药足浴又称中药熏洗疗法, 《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和阐述, 通过药物熏洗使药物直接被肌肤吸收、分解、利用, 在熏洗中通过热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达到治疗效果。汤药可借温热之力相助, 腠理开泄, 邪随汗出, 邪祛正安, 加之小儿皮肤薄嫩、亲水性强、角质层薄、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等特点, 可加快血液循环。刺激足部穴位, 使药物通过皮肤、汗腺吸收, 达到经络内外沟通、疏风散寒、清热解表、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另外, 现代研究发现, 足部分布着300多个腧穴, 67个反射区[7],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使中药足浴可以起到引火下行、釜底抽薪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大柴芩足浴方, 组成有大青叶、柴胡、黄芩、连翘、荆芥、板蓝根等[8], 方中大青叶味寒苦, 具有抗病毒、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其提取液及临床制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9];柴胡味苦辛, 具有疏散退热、泻苦散辛的功效, 同时具有清热镇痛镇静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10];黄芩味苦, 具有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 共奏祛风解表、散寒退热之效。
 
刮痧疗法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外治方法[11], 通过刮具对局部组织进行连续机械刺激[12], 激发机体祛邪外出, 调节阴阳平衡, 排出体内瘀血浊毒, 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此操作采用虎符铜砭蘸取一定的介质, 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等[13]进行反复刮动、摩擦, 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小儿皮肤娇嫩, 操作时以患儿皮肤充血呈红色为度, 一般较少出现痧点, 并配合取大椎、天河水、太溪、合谷、曲池、翳风等穴进行刮痧操作。大椎是诸阳之会, 能振奋阳气, 解表、宣肺、祛邪;肩井具有良好的发汗解表退热功效[14];天河水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的作用, 用于治疗一切热性病证, 具有清热而不伤阴的特点;太溪、合谷、曲池、翳风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诸穴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解表祛邪的功效。
 
本研究以中药足浴联合刮痧疗法为切入点, 探讨了一种安全有效、绿色健康的中医疗法,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治疗的缺陷, 彰显了中医药在治疗肺炎喘嗽发热方面的优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开展中药足浴和刮痧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发热已达3年,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中药足浴和刮痧疗法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体温, 减轻患儿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魏明杰 宁敏 陶晓歌 陈米粒 宋桂华 王妍炜

上一篇:肿瘤发热“阴火论”和“甘温除热”

下一篇: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 中医足浴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