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经络疗法>正文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入缺益。与足少阳胆经有联系的脏器有胆、肝、膈、耳、眼、咽喉。按摩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等疾病。


瞳子髎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面部,  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闭目时,可在眼外角纹之止处取穴。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熄风,明目退翳:主治红眼,  目痛,迎风流泪,近视,白内障,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症。
    本穴配合谷、临泣、睛明穴,可治目生内障;配少泽穴,可治女性乳房肿痛;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穴,可治疗视物昏花。

听会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开窍聪耳:主治头痛,腮肿,面痛,耳鸣,耳聋,耳流脓,耳内疼痛,齿痛,口眼歪斜症。
    通经活络,安神宁心:主治中风,手足不遂症。
    “听”专指听觉:  “会”即会聚。听会穴即为会聚听觉之意。本穴又名  听呵、听诃、后关,以针直刺0.5寸就可起作用,可灸。本穴配颊车、地仓穴,可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可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穴,可治下颌关节炎。

上关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耳前,下关直上,在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开窍聪耳:主治偏头痛,面痛,耳呜,耳聋,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齿痛,青盲,目眩症。
    散风活络:主治癫狂症,癫痫症。
    上关穴,又名客主人。本穴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穴,可治老年人肾虚性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  颊车穴,可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颔厌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鬓发上,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散风,通络止痛:主治偏头痛,颈项痛,目外眦痛,齿痛,耳呜,口眼歪斜,眩晕症。
    颔,指的是下巴,任脉及足阳明都经过这个部位。厌,就是厌倦的意思。本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部的各部。本穴配悬颅穴,可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穴,配外关、风池穴,可治眩晕。

悬颅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鬓发上,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通络消肿,清热散风:主治偏头痛,面肿,  目外眦痛,齿痛,鼽衄症。
    “颅”就是头颅的意思,  “悬颅”即为把头悬起来。什么时候头会感觉悬起来呢?即为头晕目眩之时。可见悬颅穴就是专门治疗此症的。另外,长时间伏案工作总会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按摩悬颅穴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悬厘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鬓发上,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通络解表,清热散风:主治偏头痛,面肿,  目外眦痛,耳鸣,齿痛,心烦症。
    治疗消化系统病症:主治干呕,不欲食,善嚏症。
    悬厘穴常和悬颅穴配伍使用,  主要用来治疗头晕目眩。另外,本穴为胆经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而手足阳明经有调理脾胃的功能,根据腧穴的接经主治作用,所以该穴还适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曲鬓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祛头风,利口颊: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目赤肿痛,颈项疼痛,口眼歪斜,失音症。
    曲鬓穴为足少阳和足太阳的交会穴,而足少阳、足太阳分布于头项、眼睛等处,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本穴为治疗头面五官病症的常用穴。
 
率谷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处。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主治偏、正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症。
    清热解郁,和胃化痰:主治烦满呕吐,不能饮食,咳嗽,咯痰症。
    本穴配印堂、  太冲、合谷穴,  可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穴,可治流行性腮腺尖。
 
天冲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祛风定惊:主治癫痫症,惊恐症。
    清热消肿:主治头痛,齿根肿痛,甲状腺肿大,耳鸣,耳聋症。
    “天” 即头;“冲”即冲撞、矛盾。当人内心存在矛盾纠结时,往往会产生头痛、惊恐、癫痫等问题,这些症状都跟天冲穴有直接关系。所以内心矛盾激化、产生恐惧情绪时,可以按揉这个穴位予以缓解。
 
浮白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下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联结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解郁化痰:主治胸中满,胸痛,喘息,咳逆,多痰症。
    理气散结:主治瘰疬,甲状腺肿大症。
    通经活络:主治颈项强直,痈肿,臂痛,下肢瘫痪症。
    治疗头面五官疾病:主治耳呜,耳聋,齿痛,喉痹,目痛症。
    浮白穴为足少阳与足太阳的交会穴,这两经都分布于颈项、肩及下肢,根据下病上取的原则,本穴可治疗肩臂及下肢病症。
 
完骨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宁神安眠:主治癫痫症,失眠症。
    祛风清热:主治头痛,头面浮肿,齿痛,口眼歪斜,喉痹,口噤不开,颊肿.耳后痛症。   
    通络:主治足痿无力,下肢不遂,颈项强直症。
    本穴配风池、大杼穴,可治疟疾:配风池穴,可治癫疾、僵仆  (身体不自主地直挺倒地);配风池、合谷穴,可治风热上犯喉痹、牙痛、痄腮、口歪。
 
本神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通经活络:主治半身不遂,胸胁痛,颈项强痛症。
    祛风定惊:主治癫痫症,小儿惊风,中风不省人事症。
    本神穴中的“本”有本领、能力之意。本穴居头部,头为元神所在,又在神庭之旁,所以叫做本神。本穴配前顶、囟会、天柱穴,可治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百会穴,可治中风不省人事、惊风。
 
头临泣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沿这点做头正中的平行线,自目窗穴至风池穴都在这条线上。

[小穴位大疗效]
    聪耳明目,通鼻窍: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目翳,鼻塞,鼻渊,耳呜,耳聋症。
    安神定志:主治小儿惊风,中风,昏迷,癫狂症,胸痹,心痛症。
    “临”指从上而下,“泣”指流泪。这个穴位因在头目上方且主治目疾而得名,与足部本经同名穴(足临泣)相区分。一般来说,治疗鼻塞常配伍通天穴,治疗泪出常与头维穴共用。
 
目窗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1.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明目开窍:主治头痛,眩晕,面浮肿,  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青盲,白内障,上齿痛,耳聋,鼻塞症。
    祛风定惊:主治小儿惊痫症。
    其他:主治恶寒,发热无汗症。
    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所以不可能完全加以治愈,  但我们可以靠指压“目窗穴”来减轻老化现象。指压“目窗穴”时,  食指和中指要重叠,左右“目窗穴”同时进行,每一次按压大约需要7一8秒,进行一次操作至少要持续5分钟,早晚各一次。
 
正营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明目,疏风止痛:主治头痛,项强,头晕,  目眩,齿痛症。
    其他:主治半身不遂,恶风寒症。
    正营穴中的“正”有遇、恰巧之意;“营”有布、集之意。该穴属胆经,阳维之脉布于此。恰与胆经相遇、集结,所以称为正营穴。本穴配阳白、太冲、风池穴,可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承灵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子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通利官窍:主治头痛,目痛,鼻出血,鼻塞,多涕症。
    散风清热:主治咳嗽,喘息,发热,恶风寒症。
    承有承受的意思;灵,相当于中医所说的元神,这个穴位能将人体的阴血转化为元神,所以称之为承灵穴。本穴配风池、风门、后溪穴,可治鼻出血。

脑空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平脑户穴。


[小穴位大疗效]
    醒脑宁神:主治热病,惊悸,癫痫症。
    散风清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症。
    本穴配大堆、照海、申脉穴,可治癫痫症;配风池、印堂、太冲穴,可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穴,可治颈项强痛。

风池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项部,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熄风:主治中风昏迷,失眠,抽搐症。
    祛风解毒:主治荨麻疹,丹毒症。
    散风解表:主治发热恶寒,周身酸楚,中暑,温热病症。

头窍阴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天冲与完骨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镇痛:主治胸胁痛,四肢转筋,手足烦热,颈项强痛,下肢不遂症。
    本穴配强间穴,可治头痛;配支沟、太冲、风池穴,可治肝胆火盛造成的偏头痛或巅顶痛。

阳白
[简单易学取穴法]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小穴位大疗效]
    平肝熄风:主治头痛,目痛,外眦疼痛,雀目等症。

上一篇:手少阳三焦经

下一篇:手阳明大肠经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