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经络疗法>正文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入缺益,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后三焦。按摩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胃脘痛、腹胀、呕恶、暖气、食不下等症。


丝竹空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利头目: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眼睑颤动,目眩症。
    安神镇惊:主治面神经麻痹,视神经性萎缩,癫狂,癫痫症。
    丝竹空穴除了可治疗疾病外,还是个美容要穴。经常按摩丝竹空,就可以防止太阳穴附近出现黄褐斑,还可预防和消除鱼尾纹。

耳禾髎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侧部,在鬓发后缘,平耳根前方,颞浅动脉后缘。可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外取穴。


[小穴位大疗效]
    祛风通络,解痉止痛:主治头痛,耳呜,牙关紧闭,流鼻涕,脸颊肿痛,面瘫,面肌痉李,耳炎,鼻炎症。
    本穴配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穴,可治面痛、口眼歪斜 配合谷穴,可治齿痛;配迎香,可治面部发痒;配迎香、四白、下关、太阳穴可治黄褐斑;配印堂、阳白、太阳、迎香、四白、下关穴,可美白肌肤。

耳门
[简单易学取穴法]
    在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之处。


[小穴位大疗效]
    开窍聪耳,泄热活络:主治耳鸣,耳聋,耳、齿痛等症。
    本穴中的物质来源于角孙穴的水湿之气。在水湿之气传入本穴后,就气化为雨冷降于地部,后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所以被称为耳门。本穴配丝竹空穴,可治牙痛;配兑端穴,可治上齿龋:配听宫、听会、翳风,可治耳聋、耳鸣。

角孙
[简单易学取穴法]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在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消肿,散风止痛:主治唇燥,齿痛,腮腺炎,偏头痛,颈项僵直症。
    本穴所治上述各种疾病都是内热壅盛导致的,临床对于此穴常施以放血法、火柴灸法、毫针泻法等。

颅息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小穴位大疗效]
    通窍聪耳: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症。
    泄热镇惊:主治小儿惊痫症。
    颅息中的“息”即囟字,对小儿头部的囱门至关重要。本穴配太冲穴,可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穴治偏头痛、头风病。另外,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京湿水气,若为寒证则点刺本穴至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若为热证则可以泻针出气。

瘛脉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于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可在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小穴位大疗效]
    熄风解痉:主治小儿惊痫,惊恐症。
    活络通窍:主治耳聋,耳呜,视物不清,头痛等症。
    治疗小儿惊痫、呕吐、泻痢,主要用放血的方法,即在穴位处或穴位周围的小络脉处,以三棱针点刺放血。

翳风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耳垂后方,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耳垂微向内折,可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小穴位大疗效]
    聪耳通窍,散内泄热:主治耳呜,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症。
    行气降逆,消痈散结:主治呃逆,瘰疬,颊肿症。
    不少人生气或吵架后会突然耳呜,可赶紧揉翳风穴;生气时出现头疼、眼花也可以找翳风穴来帮忙。

天牖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颈侧部,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小穴位大疗效]
    清利头目,消痈散结:主治头痛,颈项僵直,目痛,耳聋,瘰疬,面肿症。
    通经活络:主治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症。
    此穴与人迎、扶突、天柱、天府合称“天牖五部”。“天牖五部”主要用来治疗头痛、声音嘶哑、突然失去听觉、拘挛,癫痫及口鼻出血等病症。

上一篇:手太阳小肠经

下一篇:足少阳胆经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