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疗法 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类疾病,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从中医症状及发病原因分析,SCI与外伤致痿症状相近。根据现代医学对SCI病因及症状的描述,与《灵枢·寒热病》中描述“体惰”相似,因此多将SCI归为“体惰”“痿证”等范畴。SCI多因外力伤及督脉,致使瘀血阻滞经络,气血生化乏源,导致肢体萎废不用。SCI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多与督脉受损有关,且涉及多脏腑,病机虚实夹杂,故以疏通经络、调理冲任、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在治疗中,选取适当的针刺方法可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等。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SCI所致不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临床研究进展
1.1 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江红艳等[2]选用夹脊电针以4Hz连续波治疗SCI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发现夹脊电针组患者的Franke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认为夹脊电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可能与针刺调节改善肌张力及神经后支功能有关。
 
研究表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且在SCI后1~2周开始对患者进行电针及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更好[3,4]。张立峰等[5]通过正交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以Frankel分级评价治疗效果,总结出最佳治疗方案:脉冲频率高频(105 Hz),脉冲幅度为(0~90V),脉冲宽度为(0.4ms),针刺治疗5个月;随后在临床中选取2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对上述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对SCI患者功能、Barthel指数及痉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针灸疗法在改善SCI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疗效确切,临床除了应用SCI节段附近夹脊穴外,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取穴,并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6]。
 
1.2 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NB)是SCI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改善患者SCI后膀胱功能、探索膀胱功能重塑性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方向。针灸能够有效缓解逼尿肌反射亢进,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排空,治疗SCI后NB疗效显著[7]。针灸治疗SCI后NB,选穴常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腧穴为主,常用俞募配穴方法,以膀胱俞穴膀胱俞及膀胱募穴中极配伍应用,临床效果较好[8]。罗翱翔等[9]通过对比电针俞穴组、募穴组、俞募穴组SCI后NB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电针俞募穴组在治疗后1、3、6个月时,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认为电针可以调节支配膀胱、尿道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对其兴奋性与一致性的支配而实现对SCI后NB患者膀胱功能的调节。
 
研究表明,SCI后NB治疗的局部选穴以腰腹部的八髎为主,其次为肾俞、会阳、关元、中极等,治疗后患者的排尿次数、排尿量、残余尿量及漏尿量等均有明显改善[10]。胡启龙等[11]在SCI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中,选择膀胱三角区周围穴位(包括中极、关元、曲骨、气海、归来、水道、气冲等)进行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6.7%。
 
1.3 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肠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SCI的损伤节段及程度。患者由于损伤下段低位中枢,可表现为排便功能障碍、长期腹痛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艾灸能够有效调节肠道的自主神经系统,改善SCI患者的便秘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2]。目前,临床治疗创伤性SCI选穴以夹脊穴、损伤节段督脉穴、相关脏腑募穴等为主,其中夹脊穴占53.33%[13]。研究显示,经针刺八髎穴配合电针治疗的SCI大便失禁患者,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直肠控制评分、大便控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有显著升高[14]。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可通过刺激夹脊穴解剖位置下的神经分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15]。
 
研究表明,电针治疗SCI的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减轻损伤组织的水肿程度,帮助组织及细胞恢复正常的营养状态及代谢功能,阻止组织内微环境进一步恶化,为神经细胞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促进其自身功能及结构的修复和再利用等[16,17]。宋良玉[18]研究认为,电针对SCI的修复作用在于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通过促进脊髓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高线粒体的活性,为神经细胞的修复提供能量。
 
2 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SCI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疗法,即以毫针作用于机体局部,并利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达到治疗目的,是将神经电刺激与传统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刺激时间久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电针治疗SCI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1)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在SCI后局部组织的表达含量[19,20];(2)增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SCI后的表达含量[21];(3)调节SCI后患者脊髓的血流量,且4h针刺作用较为明显[22,23];(4)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内合成,并减少炎性细胞聚集,通过抗瘢痕及抗粘连作用,促进神经再生[24];(5)阻断逆行性中枢神经元损伤途径,有效阻止受损脊髓局部不可逆细胞凋亡和病理结构重塑,降低病理损害程度,保护神经细胞,修复损伤段神经通路[25,26];(6)抑制脊髓损伤后Ca2+含量,纠正Ca2+过度增加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27]。
 
近年来,关于电针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SCI的动物实验研究较多,均被证实能够对继发性损伤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从西医解剖位置来看,督脉与脊髓位置重合。督脉是一身阳气之根本,在功能上有统摄元阳、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可调节全身气血。当督脉受损,气血瘀滞,筋经失养,日久则活动不利。SCI后与督脉受损后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实验研究表明,电针督脉穴能够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28,29,30]。
 
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循行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善于调理五脏六腑之经气,疏导气血,扶督脉之阳,助膀胱经气。从西医解剖来看,夹脊穴与神经根及神经走向临近,有丰富的动静脉及脊神经后支分布,通过对神经根的刺激可加强传导反应,调节损伤后的内环境,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3 小结
SC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预后较差,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针灸广泛应用于SCI患者的治疗中,且被证实能够通过对SCI后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之间的调控,促进SCI后功能的恢复。
 
随着对SCI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联合多种方法治疗成为目前治疗SCI的首选方案,选取以电针为主的治疗方法,配合艾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1,32,33,34,35]。针灸疗法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应用前景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冯德琳 南在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上一篇:针刺镇痛的机理 对疼痛的认识

下一篇:面瘫 口眼㖞斜 针灸穴位针刺 葛根汤加减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