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近视眼>正文

小儿近视眼 耳穴压豆配合小儿推拿治疗

耳穴压豆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肝肾亏虚型小儿近视的临床观察
 
近视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现代医学治疗近视以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及手术治疗为主,但疗效一般,且存在弊端与争议。本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运用耳穴压豆配合小儿推拿对肝肾亏虚型小儿近视进行干预,观察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山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近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8.03±1.79)岁;病程1~24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8.07±1.84)岁;病程1~2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近视的诊断标准[1]:-3.00 D下为轻度近视,-3.00 D~-6.00 D为中度近视,-6.00 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低于1.0 D,可用凹球透镜矫正;青少年远视力在短时间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可恢复如前,或使用阿托品滴眼后,检查近视度数无或小于0.50 D,为假性近视。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能近怯远及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1]。主症:远视力下降,眼前黑花,头晕耳鸣,口燥咽干,眼干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眠差盗汗,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有上述症状2~3项者,综合脉证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12岁,男女不限;屈光度小于-6.00 D,非病理性近视患儿,可矫正至正常(5.0 D);经裂隙灯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患儿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由于外伤或先天而导致的屈光不正及高度近视的患儿;长期服用药物、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或参与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的其他研究的患儿;病理性近视或合并视神经损伤,或合并眼内科疾病的患儿;近视病史超过3年,或佩戴矫正眼镜超过3年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小儿推拿治疗。嘱患儿仰卧闭目,先行头面部穴位: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各1 min;点按攒竹、睛明、鱼腰、瞳子髎、承泣、四白各1 min,揉30 s;点揉神庭、上星、百会、曲差、五处、承光、络却、头临泣、目窗各1 min;以大鱼际揉颞部胆经部分1 min;以中指、无名指指目点揉风池穴3 min;以拇指偏锋轮刮眼眶一周,共做5次;以拇食二指从眉头至眉梢捏挤3~5次;双手大鱼际搓热,迅速置于双眼熨目5次;再行四肢穴位:揉补脾、清心平肝、补肾、推五经、分手阴阳、运水入土、二马,每穴各2 min,按揉三阴交、光明各1 min,推涌泉1 min;肝俞、肾俞区结节处各点按2 min。每周背部膀胱经背俞穴闪罐一次,肝俞、肾俞留罐1 min。每个疗程持续治疗6 d,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法治疗。耳部取穴:目、屏间前、屏间后、内分泌、肝、肾、耳尖。操作:双手及耳郭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于穴位处,若某穴区有色泽暗淡点,优先贴压此点,患者局部疼痛、酸胀感明显处捏压1 min。每次推拿治疗后,每个耳穴依次捏压5次。嘱患儿家长每日清晨及夜晚入眠前对患儿进行耳穴捏压,每4 d换一次王不留行籽。每个疗程持续治疗6 d,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力及症状积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远视力正常,经测量可达视力表5.0或屈光度消失;显效:治疗后于视力表测量提升3~5排或屈光度降低1.5 D;有效:治疗后于视力表测量提升2排或屈光度降低0.5 D;无效:治疗后于视力表测量提升≤1排,屈光度较治疗前没有改善[1,2]。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视力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左眼、右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左眼、右眼视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眼部及身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眼部及身体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近视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只,%) 导出到EXCEL
组别 眼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18 25 10 7 88.33▲
对照组 60 8 20 12 20 6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我国古代已有近视的记载,《史记》中载文王“眼如望羊”,即“远视茫茫”,视物不清;《诸病源候论》首次记录了“目不达远”的症状;王肯堂《证治准绳》指出可看近而不及远者,是由于阳乏阴盛,气虚少血过盛而致。古人称视物不清为近觑或觑觑眼,或称为能近怯远,至清代《目经大成》开始有近视的病名。
 
对于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过度“读书”“博弈”,日久会形成近视。《眼科百问》云:“其有生成即近觑者,又非医学所乃也。”说明一部分人近视是由于先天不足。目可视物赖于体内脏腑精气的调和充盈,《灵枢·大惑论》曰:“脏腑之精气上输于目。”说明近视的发病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目经血液滋养可视远;心气不足,推动乏力,养料输送不及,则患近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气血减少不得滋养眼睛形成近视。肝开窍于目,目能视物与肝的疏泄功能及肝血的滋养密切相关,视物过久暗耗肝血,目失所养,日久而患近视。五轮学说指出,黑睛部分为水轮,多指瞳神,属肾,小儿初生肾气足,瞳孔黑圆。《审视瑶函》指出黑睛中的精华是由胆汁、心神和肾精凝集而成。肝胆互为表里,胆中之精由肝之余气疏泄而成,而黑睛瞳仁所聚之精为肾胆之精[3],若长久熬夜,可耗肝胆之精与肾阴,肝肾亏虚,精少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而致近视。
 
耳穴即耳郭与全身对应的穴位,治病范围广,近视为耳穴疗法的优势病种[4]。人体接触不良刺激使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耳上神经分布广,耳郭肌肉薄,耳穴压豆可阻止不良刺激的持续传导[5]。耳穴分布如倒置的婴儿,具有全身的全息对应点,身体内脏出现或即将出现问题时,相应位置会有色泽、疼痛感的变化,称之为阳性反应点[6],针对阳性反应点治疗效果更佳[7]。本研究取穴时寻找穴位区域中色泽变化、压痛明显的位置贴压,增强疗效。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上输于眼中瞳仁,肝经上连于目,取肝、肾耳穴配伍,改善肝肾亏虚及阴液不足的症状。目穴与屏间前、屏间后[8]配伍,改善眼周气血运行;耳尖平抑肝阳,降肝火;内分泌[9]包含多个内分泌腺体,调节内分泌,改善身体症状。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育尚未完善,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推拿特定穴多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穴位呈点、线、面分布。《幼科铁镜》中将穴位的穴性分为温、热、寒、凉,穴位配伍与疾病的寒热虚实,手法的补泻与穴位的穴性结合,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10]。小儿特定穴能激发患儿正气,改善经络阻滞及阴阳偏颇,调理患儿体质[11],小儿手部五个指端螺纹面对应相应的穴位,从拇指至小指分别对应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通过刺激,达到调节相应脏腑功能的作用[12]。配合特定穴可增强眼部局部疗效,调节患儿自身体质,增强免疫力。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均能醒脑明目;点揉攒竹、睛明、承泣、四白、瞳子髎可增强眼部气血供应;双手大鱼际搓热覆于患儿目上,能加快眼周气血循环;按揉头部神庭、上星、百会、曲差、五处、承光、络却、头临泣、目窗,重点按揉压痛明显的穴位;肝俞、肾俞穴以调理相应脏腑;选肾、脾耳穴以补益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小儿生理特点为心肝有余,选清心平肝以防心肝火旺;清肝与补肾、揉二马、推五经、分手阴阳穴位配伍,滋水涵木,运水入土以滋阴,可防治肾阴不足,肝虚火上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视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眼部及身体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P<0.05),说明耳穴压豆配合小儿推拿在提升视力、改善眼部及身体症状方面优于单纯小儿推拿疗法。笔者认为耳穴压豆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近视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患儿容易接受。此方法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患儿需共同学习,注意用眼卫生,方可使疗效持久。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李心沁 于晓帆 胡心月 宋晓彤

上一篇:针刺联合氨碘肽离子导入治疗高度近视性玻璃体混浊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青少年近视眼治疗 穴位温灸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