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风,人们即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一般人都知道它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老年人中都名列前茅;说陌生,是人们对它缺乏全面的了解,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其中最普遍的误解是把中风当成一种病。其实,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它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个类型,共6 种病。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种病。
脑出血:是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风六症中最凶险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它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起病急,来势猛,先剧烈头痛,频频呕吐,很快出现言语不清、昏睡、昏迷、半身不遂。重者鼾声如雷,呼吸深大,二便失禁。治疗此病过去完全依靠内科疗法,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用立体定位(cT)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挽救了许多脑出血病人的生命。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动脉血管破裂,以青壮年多见。其起病急,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预后较好。若反复发生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脑血栓:全名是脑血栓形成。它是中风六症中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本病多发生在55-65 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起病,进展较慢,逐渐出现半侧肢体失灵,但神志清楚,预后比脑出血为好,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脑栓塞:它与脑血栓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灶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分(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其起病急,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发病年龄以20-40 岁的中青年为多。
腔隙性脑梗塞:它是中风的新成员,在 CT问世之前很难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多而小。其病理基础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症状轻微为其又一特点,一般人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表现,预后较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脑组织缺血时间短暂而已。它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单瘫、偏瘫、单眼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等,但均很快消失,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应切记,小中风虽然病情轻,发作时间短,却常是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先兆,一旦发现,不可忽视,应及早就医,认真治疗。
(苏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