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青光眼>正文

青光眼降压药配合以穴位针刺治疗

针刺配合常规降眼压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的影响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致盲眼病,在全球致盲眼病 中排名第二,其主要是威胁和损害视神经及其视觉通 路,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害,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 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 [1] 。由于青光眼发病缓慢、隐匿, 难以被察觉,当发现时已经发生难以恢复的严重损害。 据估计在2020 年将有7960万人患有青光眼 [2] ,并且青 光眼患者发病因素较多,机制不明确,主要有机械学说 和缺血学说两种,眼压升高和(或)眼压波动幅度大是 青光眼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降眼压是治疗及控 制青光眼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关于青光 眼的针灸治疗,《秘传眼科龙木论》有述“络却……一 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 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可灸三壮。 ”在早期的一些 医学文献如《针灸甲乙经》 《针灸资生经》 《旧唐书》 及《备急千金要方》中亦有关于目痛不能视的针灸取 穴记载 [3] 。笔者导师罗燕副教授在治疗青光眼患者过 程中,在选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以针刺治疗,对青光 眼患者的眼压控制及视力的改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在云南省中医医 院眼科收住院并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58例76眼,按就 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最小 42 岁, 最大 76 岁,平均年龄(63±8)岁;病程 2~16 年,平均 (8.56±1.53)年;平均眼压(16.83±3.781)mmHg;视力 ≤0.1的患者2例,≤0.3的患者8例,≤0.5的患者11 例,≤0.8 的患者 6 例,>0.8 的患者 3 例。治疗组 28 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 平 均 年 龄 (64 ± 9) 岁 ; 病 程 2.5 ~ 15 年 , 平 均 (7.58±1.37)年;平均眼压(17.24±3.58)mmHg;视力 ≤0.1的患者1例,≤0.3的患者6例,≤0.5的患者12 例,≤0.8 的患者 7 例,>0.8 的患者 2 例。 两组患者年 龄、性别、病程、眼压、视力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参照葛坚、王宁利主编《眼科 学》 (第 3 版) [1] 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中 医诊断标准依据邓俊国主编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第 9 版) [4] 中青风内障(肝郁气滞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② 符合中医青风内障病肝郁气滞证的诊断标准;③年 龄 18~80 岁;④经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1 mmHg; ⑤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合作,病例资料完 整、准确,可靠性强。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不能按临床试验 方案完成研究;②合并其他视神经疾病;③患者处于怀 孕、哺乳期或合并心、肾、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 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每晚睡前点患眼,连续 44 d。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予以针刺治疗,主穴选取 双侧上睛明、 攒竹、 四白、 太阳,配穴选取百会、 光明、 太冲、风池、合谷;眼周穴位不行针,其余穴采用平补 平泻的手法,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10 d 为 1 个疗 程,疗程间隔 7 d。连续观察 3 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24 h 眼压检测

检测治疗后 8:00AM、12:00AM、2:00PM、6:00PM 时眼压,每次检测时连测 3 次,求平均值。

3.1.2 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用小数记录。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 。 治愈:视力 1.0 以上(含矫正视力)或达到发病前 视力。

显效:视力由光感或手动(记为0)提高至0.2以上 (包括 0.2),或由 0.05 以下可计数的视力提高至 0.3(包括 0.3),或视力由 0.05~0.1 提高至 0.4(包括 0.4),或提高 3 行以上。

有效:最佳矫正视力,由光感或手动(记为 0)提高 至0.1(包括0.1),或由0.05(包括0.05)以下可计数的 视力提高至 0.2(包括 0.2),或视力由 0.05~0.1 提高 至 0.3(包括 0.3),或提高 2 行。 无效:视力不提高或下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服 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等级资 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后 24 h 眼压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 8:00AM、 12:00AM、 2:00PM、 6:00PM 时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 24 h 眼压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减小,两组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详见表 1。



3.4.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治疗 3 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与 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 视力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 x ±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0.37±0.16 0.38±0.14
治疗组 28 0.37±0.17 0.56±0.11 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 3 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3%,对照 组为 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表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0 0 3 27 10.0
治疗组 28 2 8 15 3 89.3 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1

4 讨论

青光眼为眼科难治病症之一,我国青光眼患者人 数是全球最高的国家,是一类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是更 为严重的终身疾病,由于青光眼发病具有隐匿性,在早 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由于 后期视功能明显损害后才进行就诊,导致患者错失最 佳治疗时机,现代医疗技术尚未有治愈的方法,多是由 手术或药物控制其病情持续和快速的进展,使患者在 有生之年保持一定的视力 [6-8]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 发病因素具体尚不明确,其病理结果为小梁网组织的 胶原化变性及物质的沉积而导致的房水流出不畅 [9-10] , 可能导致眼压的异常升高及昼夜波动幅度的过大而发 为本病;眼压变化是临床上确定治疗目标、 评价治疗效 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11] 。眼压的异常升高及昼夜 波动幅度的过大是发生视神经萎缩或视野损害的主要 危险因素,控制病理性眼压的升高或昼夜波动幅度,可 有效地延缓或者阻止患者视神经萎缩或视野损害的发 生 [12-14] 。

中医学很早就对眼与经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灵枢》:“气血皆上行于目而为睛”,而《素问》将 此阐述为:“诸脉者皆属于目”;十二经脉及其三百六 十五络,皆通过气血运行与目相连,影响目的视物功 能 [15] 。 因此,针刺穴位可以使改善患者眼部的气血运行, 达到濡养眼部,对眼部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16] ;针刺对本 病的治疗,早在上世纪就有记载,说明针刺对眼压有着 一定的影响 [17-20] 。

本次研究中,选取局部腧穴双侧上睛明、 攒竹、 四 白、 太阳为主穴,以远端腧穴百会、 风池、 光明、 太冲、 合谷为配穴。 上睛明、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联络 目系,有着明目退翳、清热活血通络之功效;四白为足 阳明胃经之穴,胃经为气血生化之源,针刺足阳明胃经 之穴,可以起到促进气血的生成及局部血液的运行;太 阳为经外奇穴,可扶正、 益气活血通络。 百会为督脉之 要穴,针刺可刺激正气,改善脑部供血而达到营养目系 的功能;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有疏风清热、通窍安神 的功效,并且肝胆互为表里,针刺胆经之要穴风池,亦 有疏肝通络;光明属足少阳胆经之穴,有疏肝利胆之效, 且光明穴为治疗眼疾之效穴,有明目退翳之效;太冲为 足厥阴肝经之穴,针刺可以疏肝通络明目;合谷为手阳 明大肠经穴位,可清热活血,治疗五官疾病,且胃与大 肠相表里,针刺亦起到刺激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化,从 而达到活血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主穴与配穴相结 合,达到了疏肝通络,促进眼部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 起到对眼部疾病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 法,针刺后可以使青光眼患者的 24 h 眼压波动幅度减 小,从而起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并且通过针刺,患者的 视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由于本研究仅为初步的临 床疗效观察,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的支持,今后将进一 步扩大样本量及进行基础研究。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吴虎强 张安婷 王楠楠 王振华 罗燕

上一篇:揉行间穴缓解青光眼

下一篇:青光眼,青风内障,双眼反复胀痛伴视物模糊,取穴灸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