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眩晕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眩晕 旋转不定无法站立 耳穴压籽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20-03-04
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眩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大医院内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为5%,耳鼻喉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达15%[1]。眩晕即目眩、头晕总称,眩指眼花、视物模糊,晕指站立不稳、感觉外界事物旋转等,二者并现即为眩晕。轻度眩晕者多短暂发作,一般闭目平卧稍作休息即可消除;重度眩晕者则可能出现旋转不定、无法站立,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2]。本研究采用耳穴压籽疗法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年龄53~82岁,平均(67.18±3.64)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5年,平均(7.79±3.24)年;并发症:5例颈椎病,9例心脑血管疾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男5例,女10例;年龄38~80岁,平均(66.32±3.51)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7年,平均(7.63±3.31)年;并发症:4例颈椎病,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例心脑血管疾病,3例原发性高血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患者头晕目眩,视物呈旋转状态,轻度患者闭眼即可缓解,重度患者可有坐车船之感,甚至晕倒;常伴发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汗出、面色惨白、眼球震颤等情况。慢性起病者可逐渐加重,或起病急,或反复发作;经血压测量,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心电图及心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片或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确诊为眩晕[4]。
 
1.3 排除标准
小脑出血或脑动脉硬化引发眩晕者;骨折、肿瘤或颈椎脱位引发眩晕者;精神及意识障碍者;双耳耳郭内皮严重损害者;伴发严重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食物、药物中毒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无法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每次1片,每日3次,并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对症治疗。治疗1个月。
 
2.2 观察组
给予中医耳穴压籽疗法,具体方法:清洁耳穴处,取颈椎、肾上腺、皮质下、脾、肾、肝、神门等耳穴,用毫针柄确定压痛点,标记好穴位,在胶带上粘贴王不留行籽,再敷贴于穴位处,两耳交叉进行,每日1次,用手指轻压籽粒1~2 min,每日按压3~5次刺激穴位。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将头晕、头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轻微,或头部稍有昏沉感,但未出现视物或转身时出现旋转或晃动之感,能够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中度: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在视物或转身时仍存在轻微旋转或晃动之感,可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但稍有影响;重度: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显著,视物或转身时旋转、晃动感明显,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总有效率=(轻度+中度)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头晕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14/15),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眩晕症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11 3 1 93.33▲
对照组 15 5 4 6 6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5 43.51±5.38 27.28±5.30△▲
对照组 15 43.40±5.76 34.26±6.5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1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微红肿、瘙痒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15),第2日症状即有改善。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15),停药后,患者症状均消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眩晕症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该病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西医认为眩晕症病因复杂,多与患者自身脑供血不足、情绪不佳、颈椎病、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有关[6]。在治疗上,西医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改善内耳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进而起到缓解眩晕的作用。
 
中医认为,眩晕症主要由以下原因引发。①情志内伤:若恼怒过度,可导致肝阳上亢,引发眩晕;或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暴躁状态,可损耗肝阴,导致肝阳上亢,引发眩晕。②脾胃受损、虚弱,进而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引发眩晕。③外伤等导致患者气滞血瘀,引发眩晕。④患者自身久病、体虚或过于疲劳、贫血等可使肾脏受损,引发眩晕[7]。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现代医学认为,不可将眩晕归为单纯疾病,其是由临床多种常见疾病引发的一组症状,如高血压、低血压、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颈椎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贫血等。中医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头窍为眩晕的主要病变部位,肝、脾、肾为其主要病变脏腑。因此,年老体虚、久病伤肾、恼怒忧伤、素体阴虚、久病失血、脾胃虚弱、饮食失调、劳倦、跌仆损伤、久病血瘀等都可引发眩晕。该病在发作时多虚实夹杂,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虚证,多表现为耳鸣如蝉、头脑昏沉、头重脚轻、倦怠等,起病较缓,病程长;肝风、肝阳、痰浊、肝火、血瘀为实证,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眩晕头胀等,起病急,病程短。中医认为,应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疗眩晕的主要治则,虚者当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实者当平肝潜阳。中医认为,耳穴可有效反映机体疾病,可通过耳穴压籽疗法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各器官功能。其中,肝穴可明目利胆,肾穴可补肾强腰,皮质下可醒脑安神,神门可清热解毒,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能够调整机体脏器功能,进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利于改善眩晕症。此外,按压耳部穴位可改善机体循环功能,调节体液和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各种原发疾病症状,从而缓解眩晕症状。近年来,中医临床开始将耳穴压籽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来治疗眩晕症,如联合按摩、手法复位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9]。但因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于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复发情况还未进行研究,还需临床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耳穴压籽治疗眩晕症具有一定疗效,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为患者所接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曾于林.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7,7(4):308-309.
[2] 张玮,李腊梅.中医技术耳穴压豆治疗290例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B5):137.
[3]李子全.耳穴压豆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46例临床观察[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15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陈桂梅.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22,2228.
[7]梁兜选.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4):173-175,179.
[8]刘胜荣.耳穴疗法联合经络按摩仪治疗眩晕45例临床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4):623-624.
[9]徐勇峰,汪海洲,沈明锋.耳穴压豆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7,43(19):1430-1431..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卢肖霞 吴淑敏 张纯 黄芳 陈宝莹 梁曼仪 罗琴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Tag标签: 眩晕(2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