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慢性盆腔炎 针刺灸治疗

  慢性盆腔炎为盆腔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指输卵管、卵巢及腹膜间的粘连、瘢痕及输卵管堵塞等,是妇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小腹和腰部坠胀性疼痛,偶尔可有低热,有时伴肛门坠胀不适,在月经前后、性交后,或劳累后,症状会更加明显。其远期后遗症有慢性盆腔痛、性生活不适、下消化道症状、不孕等。

  中医学中并无慢性盆腔炎的病名记载,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散在于对“妇人腹痛”、“癥瘕”、“不孕”、“带下”等疾病的论述中。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胞室空虚,不洁性生活,用纸不洁或房室所伤,防范不慎,外邪乘虚而入,日久邪气结聚胞室,留滞下焦,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湿、热、瘀留而不去,聚而不散,虚实夹杂而发为本病。

  隔药饼灸是艾灸、中药、经络、腧穴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利用艾炷燃烧的热力,加速血液循环,药物发散走窜,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入穴位,出现迅速而强大的药理效应,从而发挥药物和穴位治疗的双重作用,达到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浙江中医药大学汪慧敏教授擅以隔药饼灸结合针刺治疗本病。笔者有幸跟随临床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选用制附子、赤丹参、川楝子、酒延胡索等温经活血散瘀、理气调经止痛类药物,打粉,以20%酒精调制,用模具压制成直径3cm,厚0.5cm的药饼。根据汪慧敏多年临床经验,药饼与艾炷体积比例为3:2时,药饼温度可达到42℃,此温度既能有效地通过艾灸热源将药饼效力传导至皮肤及深部组织,又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烫伤患者皮肤。由于一般艾灸烟雾较大,容易引起呛咳,并因此不易在国外推行灸法,汪慧敏经过多方研究改进,找到了一个可以使诊室基本无烟的方法:先用95%的酒精将艾绒调制做成艾炷,置于药饼上,点燃,待酒精完全燃烧至基本无烟,此时再将药饼置于患者穴位上。根据灸法“先阳后阴”原则,首次治疗选择背部穴位次髎施以隔药饼灸,第二次选用腹部穴位关元,隔日1灸,交替使用,每穴灸2壮,体针选用子宫穴、四满、曲池、支沟、足三里、地机、承山、三阴交、太冲等,平补平泻,留针4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本法选用的赤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酒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加强炎性组织的软化吸收。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制附子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以上药物共奏补虚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关元为任脉补益保健要穴,又为足三阴经交汇之处,灸之可以提高免疫功能,调整内分泌,达到补益作用,适用于免疫相关的妇科疾病的治疗。次髎穴位于腰骶部,与痛经部位很近,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宫,“一源而三岐”,故取次髎有调理冲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之脉通畅,气血旺盛,通行无滞。另外,《医学入门·针灸》载:“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于慢性盆腔炎炎症位于盆腔,部位较深,一般药物难以到达,所选的关元、次髎为任督二脉下腹部的穴位,均接近盆腔,通过艾灸热源和药饼效力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态,有利于炎症包块的吸收和消散,改善盆腔充血、瘀血及慢性瘢痕粘连,达到止痛消炎的目的。再结合针刺相关穴位,使得经脉通畅,气血通行,通则不痛。

  病案举例

  裘某,女,43岁,职员。2009年4月就诊。患者下腹疼痛及腰骶酸痛反复发作6年余,加重1周。患者6年前行刮宫术后出现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伴白带量多,色黄。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多方治疗均无显著效果,常因劳累和经期抵抗力降低时症状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差,压痛。双侧附件有片状增厚,压痛,左侧明显。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左侧输卵管增粗,少量盆腔积液,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给予隔药饼灸次髎、关元;针刺曲池、支沟、中极、子宫穴、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委中、承山、太冲治疗。

  治疗1个疗程后平日腹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3个疗程,症状消失,仅在经后、劳累或性交后出现轻微腹痛。6个疗程后诸症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均无压痛,盆腔积液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上一篇:腹针疗法 调神阙经络治百病

下一篇:产后尿潴留中医针灸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